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新技术与新资源的加持,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得到有效丰富,对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既能够增强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开阔他们的音乐学习视野。高中音乐以教授乐理知识、鉴赏音乐作品、学习歌唱技巧等为主,肩负着培养美育素养与陶冶情操的重任,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进而打造高效课堂,最终发展审美水平、艺术修养等音乐素养。
一、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能力,实现音乐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情感。在当前的教学中,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创新,需要实现“教”和“学”的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良性互动,如此才能切实增强高中音乐教学的效果。
第一,系统性原则。高中音乐教学需要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音乐专题开展教学,这就需要具备系统化的特点,在设计专题内容和开展音乐教学时,都需要在同样的教学体系下完成。
第二,理论性原则。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音乐分析上,也不能单纯地为学生讲解音乐技能,而是需要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总结,提取有关的教学素材,升华学生的个人情感,让学生构建理论性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将课本上对于音乐知识的感性认识转变成理性认识。
第三,深入性原则。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增强对于音乐学科的理解,切实促进学生提升自己对音乐中蕴含的情感的分析能力。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打造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1)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学生自主预习新课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上,受限于固有软硬件的局限性,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预习新课以阅读课本为主,预习效果往往显得一般,影响了接下来在课中学习的表现,自然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音乐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预习,了解即将学习音乐作品的背景,提前聆听旋律,尝试根据创作背景和节奏体会作品情感,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做好准备。
(2)结合信息技术导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正式环节,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就意味着高效课堂的打造已经成功一半,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与格外关注,要利用新颖、有趣的事物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如通过展现一些同新授作品有关的资料,引起学生主动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迅速进入到最佳状态。
(3)借助信息技术环境,营造良好教学情境
在现代化高中音乐课堂上,优质教学环境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只有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可以体会到音乐作品的人文主题与核心情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传达的精神、情感。对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环境,根据教学需求引入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由此创设情境,让学生融情融境,产生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使学习效率更高。
(4)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音乐教学元素
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而言,教师除了利用播放音频、示范演唱的教学方式以外,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播放或者演奏歌曲,丰富音乐教学元素与课堂形式,将音乐作品以更为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具体来说,高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以及不同教学环节合理运用更多的资源,把信息技术的优势与音乐教学的特征巧妙整合,将原先语言讲述的内容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助推学生高效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5)巧妙使用信息技术,突破音乐疑难障碍
在目前使用高中音乐教材中选编的音乐作品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音乐作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创造能力与鉴赏水平等均有着较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陷入困境,这恰恰就是音乐教学的难点所在,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不利于后续教育的推进。为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当巧妙使用信息技术,把一些晦涩、抽象的音乐知识以直观、简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进而顺畅突破学习中的疑难障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紧跟时代潮流与步伐,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创新与优化各个教学流程。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发挥音乐学科的审美功能,让其成为培养学生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教师需要调整课堂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学科成为教学的重要导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