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相关调查分析显示,因处于高原地区,青海省的陆地生态环境较差,森林资源稀缺,生态结构单一,生态物种较少,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发展,导致现存湿地资源占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在大力推进青海林业事业后,通过结合青海地区生态的特殊性、原发性等特征,在遵守因地制宜原则下,制定了针对性的林业种植方案,构建了适合高原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条件的专属生态建设格局,促使高原生态文明建设高效、高质开展。
1.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1维护高原生物物种多样性
森林资源是多样化物种繁殖、生存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孕育复杂物种基因的重要职责,开展青海林业建设工作能够有效解决高原地区森林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大规模种植单层林、纯林,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树木种植密度,改善森林生长稀疏问题,进而为高原生物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同时,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给予生物物种发育、繁衍、进化以可靠保障。
1.2满足林业发展需求
从地理位置来看,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海拔最高的省份,年平均气温仅在2~9℃,昼夜温差较大,因此,在这一高寒区域中,若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放任森林生态自由发展,将难以开发出丰富的森林产品,强化森林生态健康。通过积极开展青海林业工程,结合现有森林资源,将改善林业现状,挖掘森林资源,拓展森林生长范围,研发森林新功能作为核心任务,促进林业事业实现优质发展,从而给予当地公众良好的森林资源服务,满足新时代下的林业发展需求。
1.3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在青海地区生态发展过程中,因受到周围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健康程度、发展效果始终未能符合规定要求,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针对这一情况,青海林业事业为生态系统优化、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开展林业种植工作,从全局层面调整了生态结构,推动生态环境实现顺利发展,增强了生态系统修复性能,给予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高效推进以源源不断的活力、动力。
1.4促进当地经济良好发展
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还具有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 给予青海经济事业建设以生态、资源保障。具体而言,青海林业可解决地理、气候影响问题,在原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利用青海地区独特优势,开发青海林业品牌,发展森林资源价值,创造具有青海特色的林业产品,进而带动林业交易项目顺利开展,推动当地经济快速进步。
1.5宣传高原生态文化
由于青海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只有在充分了解当地生态、林业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才可保证取得理想的生态建设效果。因而,通过推进青海林业事业,大力宣传当地高寒、高旱的林业文化,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切实了解青海森林树种种植情况,认识到灌木林的种植优势,以及对当地水土资源的有益作用,进而有方向性的改进林业种植工作不足与缺陷,更好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2.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2.1构建科学化林业发展布局
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提升青海林业经营发展效果,就要紧密结合当地区域地形地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特征,构建出更为科学、适用、合理的林业发展格局。在具体实践中,应切实做好实地勘察、调研工作,全面、精准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在整合、分析后,总结当地的生态发展规律、人文环境特色等,为后续林业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价值性较高的参考意见,保证林业种植活动的开展质量、效率。
2.2创新生态治理模式
在现代化社会中,科技迅猛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青海林业应保持与时俱进,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创新生态治理模式,提升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水平,促使生态治理朝向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以落实好种植工作、考察工作为前提条件,从实际出发,将造林工作与先进种植技术实现有机结合,减少人力成本投入,降低工作难度,提高造林效率、质量与规范性、统一性,快速增大森林覆盖面积。同时,要重视培养综合素质优异、技术技能较强、理论知识扎实的种植人才团队,以更好开展林业建设项目,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2.3重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
为增强青海林业发展实力,应着重突出青海地域特色,重视彰显地区生态优势,打造出青海林业生态治理品牌,提高青海林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与资源,拓展林业生态建设规模。为此,可以祁连山、柴达木盆地等为主要造林地区,加大种植力度,提高植物分布密度,为周围水源涵养、土壤质量改善创造有利环境,发挥生态保护功能,形成可观的生态健康发展景象,在此基础上,加强地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专业人员、志愿者主动参与造林工作,壮大生态文明建设队伍。
2.4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
通过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推动青海林业优质发展,需要依据现下实际建设情况、种植需求、区域特点、自然环境,在综合考量多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完备、可行的建设方案,策划有关种植计划,以实现退耕还林、防护升级的目的。同时,要深入研究现存的防护林建设问题与缺陷,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二次伤害。另外,要制定防护林建设制度,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与具体任务,设立奖惩机制,提升种植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对存在违规违纪、蓄意破坏生态与森林资源的行为进行惩处,从而切实做到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防护林作用,提升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效果。
结语:现阶段,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影响,青海林业发展面临着一定难题与挑战,想要尽可能发挥青海林业的优势与功能,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升高原生态文化宣传影响力,良好维护高原生物物种多样性,提高总体林业发展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还需要结合现存发展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发展策略,通过构建科学化林业发展布局,创新生态治理模式,重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等方式,强化青海林业经营规范性、专业性,促使整体结构得到升级完善,从而为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马秀丽.青海林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2):140-141.
[2]李延德.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9,39(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