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社会的弱者,但他们也曾经是社会进步的创造者和栋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这一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大。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因工作原因和子女的教育培养日益繁忙,不能更好地照顾年老的父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住进了养老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上更多群体和个人的关注。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有义务担负起这个社会责任,给老人带去关爱、温暖和欢乐,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意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养老机构实习,除了发扬传统美德给老人送爱心送温暖,也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专业知识与手法付诸实施的过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仅仅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远不够的,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在实务过程中认真观察、虚心学习,不断地提升专业水平,提高专业实习的成效。H养老院是一所由成都市民政局审批的民办公益事业机构,始建于2003年6月,到目前已有四百多张床位,各项设施设备比较完善,管理护理也名列成都同行前茅。养老院建有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卡拉OK厅等设施。养老院环境良好,空气清新。学生在该机构的实习从陌生到轻车熟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既有收获也有困惑。
一、实习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学生心理准备不够,缺乏成就感。由于实习生在进入养老院之前缺乏对此类机构的足够了解,不熟悉机构的特点和管理模式,也缺乏理论准备与心理准备,对老年人这个群体的生理行为特征了解不够,不少学生希望通过专业实习能给养老院的老人带来莫大的帮助和支持。而结果远不如预期,面对老人的需求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老人有很多现实的需要学生无法给予满足,从而怀疑自身工作的价值。另外,由于对老年人的特征掌握不够,在与老人接触一段时间以后,自己认为相互间已经很熟悉,但很有可能下次见面时老人就忘了学生的名字,或忘记了曾经交流过的内容,面临重新打开话题再逐渐熟悉的过程。要么就是上次开展活动内容或遗忘或混淆,让学生内心产生失落感。
其次,实习内容较单一,多样性不强。由于老人年龄偏高,身体状况较差,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休闲方式,学生安排活动需要根据老人的作息抽取空闲时段并选择适合老人活动的类型。参与活动的老人兴趣爱好又有很大差异,这给学生提出了不小的难题。总的来看由于年龄、健康状况、场地等多方面因素,活动形式还缺乏多样性。
再次,机构的督导有限。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每天忙于日常事务,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是有限的。一般而言机构方面对实习生的采取的是规范之内放任的态度,很多时候是学生自己去摸索,慢慢积累经验。
二、改进方向及应对策略
第一、首先做好实习前的各种准备。在实习前对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运作模式、规章制度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考察养老机构时注意全方位的观察和了解情况,并向督导教师和高年级同学进行咨询。在知识层面,学习和掌握老年阶段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以及一些常见的老年疾病和保健知识。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与老人接触和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相关活动。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将同理、尊重、接纳、倾听运用到与老人的沟通中,真正带给老人关心、陪伴与爱,让他们感受温暖。
开展活动前的策划工作至关重要。前期各项准备以及涉及物资的需要应在策划书中详细说明,对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有两套及以上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要有预案,对即将开展的养老院活动程序和内容有充分了解和把握,而非临场发挥。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活动成效,真正为老人提供支持与帮助。
第二、丰富活动内容,针对不同年龄的老人群体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在H养老机构实务过程中,学生们曾开展的一系列如游园活动、手指操、民族服装展示、折纸活动、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广场舞、门球活动、小游戏、为老人表演节目等,值得推广。这类活动是为老人们特殊的身体、心理状况而量身定制的,既训练老人的动手能力,又锻炼大脑、恢复记忆、愉悦心情。让老人感受到学生带来的青春气息与欢乐,丰富了老人生活内容,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帮助。以至于老人们每周都盼望着实习学生的到来。对于身体健康、行动自如的老人开展上述活动能活动筋骨通血脉,延缓衰老。对于行动不便或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还可以做手指操、分享正确的保健养身知识和陪伴,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打电话、发短信、剪指甲等。根据老人爱回忆、想交流的特点,学生应充分让老人体验交流的乐趣。人与人交流能益智,能让人感受生活的充实。多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听老人倾诉,积极回应。同时学生们也向与老人分享校园生活、分享现代社会的进步点滴,让老人接受到社会的新生事物,感受时代的脉搏。陪伴与交流可以弥补老人离开家人、脱离社会的缺憾和心理上的失落。养老院大多数老人需要的不是生活的帮助,而是陪伴与欢乐。快乐能让人心情开朗,消除疲惫与不快。此外,应尽量根据实际需要将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并充分利用养老院的老人活动设施。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人们的需求。
3、多练内功,充分运用同理心、倾听、积极回应的技巧。在实习过程中应较快地与老人建立关系,这对于需求挖掘和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这就必须掌握并运用一些基本的社会工作技巧。训练耐心也是必修课,当老人参与活动时对规则不明白、要求不明白、内容不明白时,需耐心讲解直到老人明白。有些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阿尔兹海默症,他们会重复说同样的话,或者不听,或者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有耐心,运用同理心、倾听、积极回应的技巧,传递温暖与接纳,而不是放弃。
4、加强实习团队的合作。整个实习团队需步调一致,在实习过程中要加强与组员的沟通和交流。活动策划的时团队成员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活动过程中统一行动,互相配合。遇到难题共同想办法,少责备多理解。只有加强了团队的力量才能让养老院的活动收到最好的效果。
5、增强机构的督导力度。养老机构对实习学生的督导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学生在实习中的优点可以马上认可与表扬,这对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出现问题与不足则可立即进行指导与修正,从而避免出现有违专业伦理方面的问题或失误。尤其是学生在参与养老机构策划的活动阶段,如果事先能与学生共同讨论活动的意义或活动设计理念,让学生对将要开展的活动有全面的认识和准备,将会收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同时,养老机构如果能主动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状况、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对学生的帮助就会更为显著。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 最大限度为案主提供支持与帮助。因此,学生在养老机构从事社会工作实务需要不断地训练与提升,将专业的知识和技巧运用于社会服务中, 帮助老人预防、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参考资料:
库少雄编著《社会工作实务》2016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