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重要延伸,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基于学情及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是提升当前思政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一门需要将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课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实践教学平台众多,实践教学基地丰富,但要继续在“八个相统一”视阈下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面临以下困境。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尽管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比较重视,但思政课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管理、学生参与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流于形式,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往往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通常采用调查实践、实地参观等活动。设计较为单一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无法承载太多理论内容,实践成果也偏离了思政课程框架。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缺乏有效课堂组织和过程管理,加上学生重视不够,参与度不高,参与者缺乏热情,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
思政课程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很多实践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加大了对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开展实践教学水平的要求,给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带来了挑战。并且在实际开展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完整丰富的思政课理论体系,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专业特色不明显
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紧密贴合思政课理论教学,而没有结合授课学生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许多高职院校目前仅处于摸索阶段,教学内容未能突出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忽视了在学生专业领域实现思政育人目标,无法很好地实现工学结合、实践育人的目的。此外,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作用不大,缺乏参与兴趣,思政课育人实效自然也无法保障。
二、制约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因
制约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将制约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因概括为理实结合、教学资源及保障机制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面对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趋于通过社会热点、影视资源和案例教学来展开,学理性和政治性相对较弱。在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如此,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调研等形式的开展,实践教学没有很好的与理论相结合,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脱节,实践教学易流于形式。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单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要以实践教学的开发为基础。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较大程度上依赖校园活动,参观周边红色经典等,教学资源比较单一,教学形式比较固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未能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三)相关体制机制保障不够完善
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需要多方面的保障,不仅仅是开展几次课外或校外实践教学,应当成为一种长期稳定运行的教学形式。当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基于课时、费用、及学生安全的保障等方面的因素,部分学校思政课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离预期教学效果还有一定差距。此外,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并不重视,认为与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无太大关联,导致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这些都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要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来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除了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素质与能力
相较于思政课理论教学素质与能力,实践教学的素质与能力是一项“新本领”,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在统筹规划、活动设计、现场组织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大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较强水平,但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较少,在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巧用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应当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鲜明,高职院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来源于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阐释、论证理论知识,还应深刻分析认识学生学习基础、认知特点、素养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在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实践形式、组织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要结合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要兼顾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融合
将红色资源作为优质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已成为高校共识,但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受包括地域因素、时间安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尤其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巨大挑战是:如何在疫情背景下有序开展实践教学。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信息化技术已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借势而为,探索构建信息化的实践教学资源。例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现实需求,建立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虚拟现实教学资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视听感官等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以期更高效地达成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是不断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落实“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产业研究、创新行业技术的重要基地,应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在理论认知基础上,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深化情感认同,勇担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奋进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冯刚,陈梦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
作者简介:马也名(1991-),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