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土壤污染占据了环境污染组成中很大一部分。工业迅猛发展,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使土壤受到了污染,从而大幅度改变了土壤的结构组成,影响了土壤的使用功能,不仅使植物不能正常的成长,同时农作物种植在被污染的土壤上时,大量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体内,从而进入人体,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此,土地监管部门要做好土壤修复工作,快速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1 污染土壤修复的原则与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涉及重金属生产加工的生产基地,场地的土壤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威胁,应当加强对污染内的土壤分析,确定土壤内具体污染情况后,采取合适的修复技术,这样才能够获取良好的修复技术应用效应。按照生产基地内的污染情况,开展的修复技术应用应当遵循的原则为:①可行性原则。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生产基地内的特征,结合以往的资料,合理确定生产基地的污染风险程度,设计修复目标;之后采用科学修复技术,根据综合情况制定可靠有效的修复方案,应用技术对土壤进行修复。这一系列过程要求修复技术的使用是符合现场情况的,符合修复的预期经济费用与预期使用方法,确保技术可以贯彻落实,这样才能够获取良好的修复效果。②前瞻性原则。在应用修复技术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前,应当进行深入调查,开展污染的风险评估;使用现代化技术精准描述生产基地内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预期修复目标,并且按照时间发展进行推演,分析修复技术应用后在不同阶段获取的效果,以此调整修复技术的应用细节。根据修复目标的评估结果,确定修复技术应用的价值,确定修复技术应用之后对生产基地环境的影响,精准分析污染的可改善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合理确定生产基地的修复工作、修复之后的养护与管理工作。③安全性原则。针对“生产基地”展开土壤修复,应当对环境开展分析,精准发现不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手段规避不利因素,如存在大量的剩余油污,不适合使用易爆的材料进行修复,对相应的修复技术进行规避,选择更安全的修复技术,确保污染的土壤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2 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措施
2.1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就是采用化学药剂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化学修复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利用化学修复技术进行土壤修复相对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在修复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由于操作问题而造成二次污染。其中淋洗技术是当下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往土壤中添加淋洗药剂实现土壤中污染物与土壤的有机分离,进而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不同的淋洗其作用效果也不同,所以在使用淋洗修复技术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土质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淋洗修复药剂。采用淋洗药剂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在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同时也会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下降,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2.2 微生物及植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功能去除土壤的污染,或者将污染无害化的技术过程。这种生态修复技术已在被农药或石油等污染的土壤修复中获得应用。(1)生物通气法。生物通气法是把压缩的空气强行通进污染土壤中,并将水中的可挥发性有机质一并抽出,直接进入大气层,然后再通过排入废气的设施对其进行后续处置,这是一个利用氧化分解的方式进行土壤降解的方法。这种技术通常应用在地下水层上部透气性很好和被易于挥发的有机质破坏的土壤治理项目中,也可用于修复疏松多孔的土壤,这类土壤有利于细菌的增殖发育。一般在采用通气方法进行土壤处理时,工作人员需要先在污染土地上打至少两口水井,在注入气体前先通入高压,作为细菌发生快速分解的氮源,以加强修复作用。(2)植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是使用水生植物来吸附破坏土壤环境的有害物质的方法。该法使有害物质富集转移到植株上的枝条和果实部分,或使用植株根部特定的细菌系和酶系统络合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以减少植株生物毒性和泥土中污染物的活力,也减少了土壤中的污染物源直接扩散或被淋滤时再次污染土壤的可能性。
2.3 联合修复技术
联合修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复技术对土地污染进行修复,这种修复技术可以很好的克服传统单向修复技术存在的壁垒,与单项修复技术相比联合修复技术具有更高的修复能力,而且还有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单项修复技术存在的缺点。经由相关实验证明,通过超声波技术与表面活性修复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实现对超稠油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两个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溶液萃取效率能够从66%提升到88%左右,有效提升了修复的速度和效率。除此之外,植物与微生物和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联合修复技术也具有较强的土壤污染修复能力,在山宝琴等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中,通过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实现了对土壤石油污染的有效治理。由于联合修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多个修复技术之间的优势,所以当下联合修复技术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目前联合修复技术还处于模拟实验中,是否能够得到实际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
3 结束语
近十余年来,通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已基本建立了包括化学修复、生态修复等技术的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体系,并积累了在各种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经验。相关人员未来还应发展建设针对环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利用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事后评价体系,并尽早形成合理的、有效的一般性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 董轩萌.土壤污染的修复原理和防治措施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68-70.
[2] 李双双.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研究前沿与展望[J].吉林农业,2018(03):79.
[3] 陈敏,梁志权.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现状及趋势[J].广东化工,2017,44(20):151-152.
[4] 尚鸣.当前背景下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商业模式[J].环境与发展,2017,29(03):25-26+28.
[5] 邹露彬.土壤污染修复中应关注的问题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