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持续性改变,该病起病相对较为缓慢,而且病程长,患者易反复发作,具有较低的治愈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若患者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故为患者有效的诊断并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式也较多,本文就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5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患者年龄在34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64±2.20岁,男女患者比例:44/80、36/80。分析本院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P>0.05,可开展研究。
纳入条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无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疾病;精神健康;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存疑,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精神障碍;
1.2方法
参照组的患者提供常规的西药治疗,主要通过消炎、抑制胃酸分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为主患者服用莫沙必利,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1片;同时添加猴头菌片,每天服用三次,每次4片【2】。实验组患者提供中医治疗,患者符合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指征,确定患者的机体处于稳定的状态,提供相关的治疗方法:选择乌药、柴胡各10克,丹参,炒白术,枳壳,槟榔各12克;白芍,太子参,茯苓,山楂,麦芽,炒山药各15克,甘草6克。若患者存在气滞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在该药方当中添加佛手、香橼皮以及绿萼梅 ;若患者血瘀以及疼痛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添加延胡索、五灵脂;若患者的肝胃出现明显的泛酸情况,可以为患者添加海螵蛸,对于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嗳气时,为患者添加旋覆花、半夏;对于胃阴不足症状较重的患者,为患者添加乌梅以及麦冬。所有药材放置在冷水中浸泡,时间为20分钟,之后为使用温火煎煮,时间为半小时,之后取药汁,数量为200ml,之后再继续煎煮时间亦为20分钟,再取出200ml药汁,所有药汁在饭前服用,早晚各服用一次,每天服用一剂【3】。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戒烟且戒酒,不吃辛辣以及刺激性的食物,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间给予对症处理。
1.3实验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升,腺体萎缩恢复到正常状态;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片明显消失,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腺体萎缩的情况明显得到了好转;有效,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症状得到减轻和控制,腺体萎缩情况得到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腺体萎缩无变化,生活质量未改变,了解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以及炎性因子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组间人数,率的比较采用t 检验,计量数据使用x̄±s,检验通过t。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可以进行研究。
2 结果
2.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更佳,P<0.05。
2.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例/%)
2.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P<0.05。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x̄±s,分)
2.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显得到改善,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x̄±s)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该病在50-60岁的年龄段发病数量居为首位,对中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当前针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考虑患者患者日常所处的环境、体质虚弱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均会增加该病的发生,而且会出现持续或者反复发病,继而导致慢性疾病【3】。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该病与机体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导致机体内的胆汁或者十二指肠液快速返流以及胃黏膜营养出现了明显的缺乏 ,加上日常所处的环境、家庭遗传或者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均会增加患者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患者的胃黏膜发生萎缩性转变的一种胃部疾病【4】。从祖国的医学角度来看,该病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从疾病的类型来看,可以包括阴虚、阳虚以及气虚这三种类型,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迅速发展,患者该病的发生呈现上升的趋势,若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5】。
使用中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与脾胃虚弱,导致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胃作为多气、多血的脏腑,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既可以出现气滞也可以出现气虚以及气逆的情况,甚至会导致出血、血虚以及血瘀的情况。正所谓的,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和胃所处于中焦的位置,属于刚柔相济,可以一起运化水谷,以满足周身的需求【6】。而机体出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与脾胃虚弱有着较大的关系。机体长久的发病,会导致气虚、血瘀的情况,而有效的为患者益气活血、化瘀,可以起到消积的效果。使用中草药治疗,可以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以达到益气养阴、补气通血的效果,胃作为气血充盈之地,胃的收纳功能离不开脾的升清,也离不开的胃的降浊,两者一升一降,可以起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当该种规律被打乱后,就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血瘀,最后会出现气血两虚的情况发生,继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当前通过健脾胃、补气血、通气、通血、活血、化瘀的方式来恢复脾的升清效果,使得胃的降浊功能得到改善,继而机体的气血更为充足,血液流通更为顺畅,继而恢复了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7】。
西医治疗期间,为患者服用莫沙必利片,是通过该药物作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药物,可以改善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该药物作为一种受体激动药,可以增加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以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的兴奋性,提高机体内的乙酰胆碱水平,继而促进胃肠道的运动,满足治疗的目的。而猴头菌片具有养胃保护胃黏膜的效果【8】。
白细胞介素-1β,作为多功能细胞因子,可以参与于机体免疫调节以及炎性反应的过程,而人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是一种多肽,可以产生化活的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与IL-2R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炎性反应时,机体内的D细胞会发生损伤,使得生长抑素的数量减少,使得炎症的反应加重,使用中医治疗,改善了机体的炎性指标,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方中的白术具有健脾开胃、活血化瘀的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抑制胃粘膜损伤情况,而为患者添加茯苓、太子参、白术、山药具有养胃健脾的功效,而丹参、芍药具有活血理气、消除疼痛的效果,使用山楂、麦芽具有促进消化、减少积郁的效果。而甘草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益气中和的功能,诸药合用,可以起到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的效果,继而起到了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机体康复的效果【9-10】。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气虚血瘀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汤秋芳,廖郁文,沈智理.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 2020, 36(7):3.
[2]常爱芳,李晶.李晶主任应用芪术萎胃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要[J].中医临床研究, 2022, 14(17):3.
[3]邱静,俞建顺,张洁,等.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19, 21(3):2.
[4] 李海雷,牛祎明,芦龙青,等.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22, 54(22):4.
[5] 郑琳林琼张芸何顺勇.加味黄芪人参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 20(5):81-84.
[6] 杨锐平,林小靖,陶春晖,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10):5
[7] 谷涛,刘彦晶.刘彦晶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临床医案一则[J].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09):330.
[8] 杨淑娟,董世旭,周永志,等.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中阻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1):2.
[9] 辛艳,苏娟萍,靳桂春.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 2020, 36(5):3.
孙健.温中健脾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21(0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