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工程中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的监理策略与案例分析
黄华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华华,. 建筑电气工程中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的监理策略与案例分析[J]. 电气学报,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115.
摘要: 通过对某高层办公楼项目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过程的分析,探讨建筑电气工程中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的监理策略,从工程实践出发,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针对电气管线预埋、穿线等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和控制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验收流程、优化检查方法、落实质量控制要点,有效保障了电气管线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监理策略能够显著提高验收效率,降低返工率,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 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策略;质量控制;监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115
基金资助:

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电气管线隐蔽工程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复杂化,对电气管线隐蔽工程的验收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工程实践经验,采用科学的监理策略,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验收质量,对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的监理要点

(一)验收准备阶段的监理要点

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前需对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等资料进行全面审查,对管线敷设位置、标高、规格型号等要求进行核实,重点检查预埋管线的材质、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管线连接工艺是否满足规范标准,同时审核施工单位自检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检验批划分合理,各项检查内容完备。

(二)验收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验收过程中采用抽样检验与全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线敷设深度、连接方式、固定点间距等进行严格检查,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管线接头温度,采用万用表测试导线绝缘电阻,运用金属管线探测仪检查管线走向,结合BIM技术对管线综合布置进行碰撞检测,确保各专业管线之间的安全间距,针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采用重点抽查和见证取样方式进行验证。

(三)验收过程技术把控

在管线敷设过程中通过测量放线复核定位准确性,检查管线转角处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穿线管进行通球试验,确保管道畅通无阻,采用卷尺和激光测距仪检查管线敷设位置偏差,确保线路敷设符合设计要求,针对强弱电管线交叉部位,严格检查管线间距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分段验收的方式对每个施工区段进行详细检查,重点关注管线接头、固定支架、防火封堵等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确保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符合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1]

二、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的监理措施

(一)技术资料审查与现场检验方法

在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过程中,监理部门首先需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各项技术资料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文件、技术交底记录、施工组织设计等基础资料,通过审查强电系统施工方案、弱电系统施工方案、设备安装施工方案,重点核实管线敷设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措施和技术参数,采用红外成像仪对电缆接头发热情况进行检测,使用电缆故障测试仪进行导线绝缘性能检查,运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管壁厚度。在配电箱安装定位时采用全站仪进行空间位置测量,确保安装位置精确度,对于暗敷管线,利用金属管线探测仪复核管线走向,采用激光水平仪校正管线标高,针对防火封堵部位,使用内窥镜检查封堵质量,确保防火材料填充密实,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对管材、线材等重要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二)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电气管线隐蔽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在管线敷设阶段通过加强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避免管线转角处弯曲半径过小、管线固定点间距过大等问题,对于穿线管道堵塞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在管道安装时采用临时堵头封堵并在穿线前进行通球试验,针对强弱电管线混放问题,严格控制管线间距,采用隔板分隔或增加屏蔽层等防护措施。对于管线接头处绝缘不良问题,要求施工单位采用专用工具进行端子压接并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进行检测验证,在管线敷设深度控制方面,通过测量放线和样板引路确保管线埋设深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接地系统施工,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电阻值,确保防雷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在防火封堵施工中通过采用合格的防火材料和规范的施工工艺,确保防火封堵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三)监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建立健全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成立专项验收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和进度安排,建立验收质量评定标准,针对不同部位和环节制定具体的检查要求和验收标准,采用分部分项验收与综合验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验收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监控通过巡视检查、旁站监理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建立验收信息反馈机制,定期总结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完善验收资料管理制度,对验收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记录、影像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归档,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全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在验收工作中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和平行检验制度,对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把控,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验收工作,运用移动终端设备现场记录验收数据,实现验收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通过定期开展监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验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验收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针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组织技术研讨,制定解决方案,不断完善验收控制措施[2]

三、工程实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一)某高层办公楼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案例

某地区27层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过程中采用了全过程跟踪监理策略,在施工准备阶段通过BIM技术对管线综合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机电管线交叉碰撞问题,采用分区验收方式,将整栋建筑划分为地下室区、裙楼区、标准层区三个验收区域。地下室区域重点验收了配电室引入管、接地干线、变配电设备基础预埋管线;裙楼区域针对防火分区处管线防火封堵、局部高大空间灯具安装预埋件进行验收;标准层区域采用样板引路方式,通过首层样板段验收确定技术标准避免了施工偏差,验收过程采用智能检测设备,运用管线探测仪确认埋深,采用测厚仪检查防火封堵厚度,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接头温度,实现了验收数据的精确记录和分析,通过严格把控验收环节该项目电气管线隐蔽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5%,有效降低了返工率。

(二)监理经验与效果分析

通过该工程验收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理经验,采用工序样板先行策略,在进行大面积施工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样板施工和验收,明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建立验收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管线综合协调会,及时解决各专业管线交叉碰撞问题,第三,实施分段验收制度,将验收工作细化到每个施工区段,确保验收全面细致。第四,运用信息化手段,采用移动终端设备记录验收数据,建立验收信息数据库,实现验收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追溯,通过以上措施该项目电气管线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显著提升,验收效率大幅提高,管线综合布置合理,各系统功能完善,工程竣工后运行稳定,未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获得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的高度认可,为同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3]

结束语:

通过对电气管线隐蔽工程验收监理策略的研究和案例分析,证实了科学合理的监理措施对提高验收质量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程中严格执行验收标准,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建立健全的验收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质量缺陷,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确保电气管线隐蔽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后续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监理策略,推动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军,范琛.装配式水泥基复合夹芯墙板电气管线预埋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质量,2020,38(11):48-52.

[2]符晖.浅析建筑工程电气管线暗敷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2):100-101.

[3]蒲红梅,严伟民.建筑电气管线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2):116-1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