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减背景下地理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双减政策要求减少课程数量和内容,这可能导致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课时减少,知识深度和广度难以得到充分掌握。由于知识点压缩,教师需要精通更广泛的知识,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但是,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能面临培训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对地理学科的教学理解和能力有限。地理学是一门需要实地考察和实践的学科,然而在双减背景下,实践环境和资源有限,很难提供足够的实地考察机会,限制了学生对地理学实践的理解和体验。双减政策可能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动力下降,缺乏对地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教学资源的断档和教材的精简也会对地理学的教学产生影响,可能限制了教师的教学选择和教材质量。这些问题需要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提升教育资源和教师素质来加以解决,以保证地理学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有效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一)减负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原则
在减负的背景下,作业量应合理,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和机械性练习,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学习效果,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思考、研究和探索。作业可以设置适当的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同时提供新的学习机会。[1]
(二)减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作业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包括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综合项目等,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的不同才能和兴趣。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过多的竞争性评价和过分苛刻的要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作业完成,减少对学生的压力。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基于双肩减下地理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在地理学作业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可以设计一些深入的扩展作业,挑战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和引导性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喜好,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例如,对于对图表和图像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与图表分析和数据解读相关的作业;对于对实地考察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的作业。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纳入考虑,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进行作业设计。[2]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更注重地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作业;有些学生可能更注重地理学的实践能力,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的作业。
(二)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设计一些地理调查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或通过网络和文献收集相关数据,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包括问题提出、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参观地理景点、考察城市规划等。学生可以撰写观察报告、制作地理景点介绍等。要求学生绘制和解读地理地图,可以涉及世界地图、国内地图、区域地图等。学生可以使用地图制作软件或手绘地图,加深对地理空间关系的理解。设计一些模拟演练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团队合作等方式解决地理问题。例如,模拟环境保护团队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提供一些真实的地理数据或统计数据,要求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发现数据背后的地理意义和规律。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涉及到跨学科的内容和技能,如制作地理模型、市场调研与商业规划等。
(三)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探究性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调查研究和问题解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表述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设计一些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解决方案或创意建议。
四、对未来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展望
未来初中地理作业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将多媒体和技术手段融入地理作业设计中,如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图绘制和空间分析,利用虚拟实境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等。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学科强调实践性的特点,未来的地理作业设计可以更加注重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调查、地理实验和地理探索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未来的地理作业设计可以更多地强调跨学科整合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地理项目研究,结合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未来地理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作业任务。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实现以上展望,需要教育政策和教师的支持,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鼓励教师创新和实践。同时,还需要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不同地理作业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为未来的地理教育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指导。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结尾部分
总的来说,在地理学作业设计中,采用因材施教原则、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帮助他们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李红. (2019).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地理教学与研究, 4, 56-61.
[2]王丽丽,刘静. (2018).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 9, 68-73.
[3]赵明,杨磊. (2017).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地理教育研究, 6,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