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森林资源调查中运用了先进的遥感技术,能更好的监测林业资源的状况。传统的林业资源调查方法具有很多的缺陷,如,地势地势低洼或者地势险峻的森林,无法实时的进行高精度调查监测,因而需借助科技力量完成调查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1林业遥感技术的特点
遥感技术是一种在不接触目标物体的情况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反射或者是其自身发射的电磁波能量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的一种科学技术。将遥感技术运用在林业资源调查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如,林业遥感、多光谱遥感、激光雷达、无人遥感飞机和微波遥感等方法能够在森林中进行资源多样性的监测,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提高林业资源检测数据的精度和工作效率,还能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若想要在短时间内知晓所要调查区域的林业资源情况,相关部门就需要安排林业工作人员使用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林业资源的数据,对所调查区域设置多点、多样调查,通过多样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工作人员在进行多阶层抽样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林业资源数据调查和监测的精准度。同时,林业资源的再生性和周期性决定了遥感技术需要定期的对林业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查,以保证林业资源的信息随时更新,便于管理。林业部门为了更好的管理林业资源,可以先从林业用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等这样基础性的调查工作开始管理工作,基础性工作做好便于林业部门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监测和调查。而遥感技术可进行无人操作,可在大范围内收获需要的数据信息并实时更新信息,收集的信息不仅精准,而且收集过程快速,还能在收集信息时节约成本,进而更好的管理林业资源。
2基于遥感技术的林业资源调查精度提升策略
2.1利用遥感技术提高蓄积量情况的调查精度
林木蓄积量是指在所选定的森林面积中现有生长的树木的总材积,像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枯立木林分等都是属于现有生长的树木,而材积是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林地进行划分,常见的方法有基于像元的分类、基于物体的分类等等,通过对林地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林地的空间分布情况,能为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做基础数据。同时,通过遥感技术可估算出林木的高度、覆盖度和蓄积量,覆盖度的调查可反映出林木的生在状况和面积分布情况,为林业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蓄积量的调查是运用航空像片法,根据像片去监测和调查林业资源,并结合数据去判断读取数据进而描绘出所调查区域的轮廓,再根据所画的轮廓去估算林木的蓄积量。最常用的方法有:典型选样法、样地实测法、分层抽样法和像片判读与实测回归法等等。典型选样法是需要工作人员在航空像片上选取足够的数据点,而后工作人员需要带着航空像片到所选取的数据样点处进行实际测量森林的各项数据因子,之后再根据测量的数据因子进行计算,需要工作人员计算出所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和数据中显示林木的蓄积量;样地实测法需要在描绘所调查区域的轮廓内设置便于测量的样地,需要工作人员检查测量工具,之后根据测量的数据去计算每立方米的林木蓄积量;分层抽样法主要是根据航空像片上林木影像特征而进行分层处理,通过判断读取数据进而勾绘出分层的数据块,根据测量的数据在进行估测林木的蓄积量;像片判读与实测回归法则和其他的方法不同,主要是利用航空像片取判读林木的蓄积量数据与地面实测林木的蓄积量数据进行对比,运用并建立回归方程式,之后进行判读数据估测林木的蓄积量。测量好林木蓄积量,能进一步提升林业资源调查、监测的效率,确保林业资源能够被合理的利用。
2.2利用遥感技术提高森林病虫害监测的精度
森林病虫害主要是指能够在森林中大面积伤害到林木生长发育,并且伤害到林木的各器官,影响树木生长的森林害虫。受到伤害的树木和正常生长的树木是不同的,尤其是在阳光照射反射率和温度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反映情况,因此可用到多光谱遥感中红外辐射技术对森林进行探索。如,在松树生病后,树叶内部结构已经被虫子破坏,并且导致了松树的叶绿素减少,久而久之松树树叶会变黄,进而干枯萎缩,在阳光可照射的范围内针叶吸收光照的能力变低,光谱吸收减少,但是光谱的反射率会增加。在病虫害初期,松树叶内部和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在近红外波段里发现松树对光谱的反射率较低,从不同长势的松树光谱反射情况来看,很容易发现受虫害的松树。工作人员也可用大比例尺彩色红外片上或者是利用特大比例尺的航空像片上进行探测病虫害,甚至可在影像上统计树木的受害程度和树木受伤害的数量。跟随科技的进步,我国发射的卫星增多,在卫星上林业部门也可以安装高分辨率红外线扫描仪,安装的红外线扫描仪可以对同一片森林进行反复的监测,不仅能对病虫害进行提前防治,而且还可以调查病虫害的发展情况。因为森林面积大而广,相关部门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森林害虫的防治,所以要重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避免病虫害严重,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影响到林业生态长远的发展。 2.3利用遥感技术提高林地、湿地生物信息调取精度
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利用有效提升林地、湿地生物信息调取精度,帮助工作人员全面的了解林区资源信息,可更好的提升林业资源的利用率。通过遥感技术对林地信息进行收集,林业工作人员需提前对单株林木树顶树冠的整体面积进行收集和分析,工作人员也要测量单株林木的胸径信息,之后再结合树冠信息和胸径信息一起进行计算,利用这样的办法可更加全面的了解森林生物量。同时,工作人员应利用遥感技术对所监测区域的植被指数进行提取,不断扩展森林生物量种群信息的采集,也可配合卫星图像等相关技术对所监测区域生物信息进行估测和评价。湿地监测调查工作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传统的湿地调查管理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广,各种数据采集有难度,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在湿地调查中运用遥感技术,可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得简单方便,而且也可对湿地进行全面的、详细的采集工作,并且可将采集的数据第一时间回传给控制系统,工作人员也要结合湿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在工作进行中,工作人员要根据湿地实际情况结合遥感技术对湿地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对于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在系统中自动生成湿地图像,为日后湿地工作的展开做好数据依据。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遥感技术的林业资源调查精度提升策略进行讨论,工作人员要利用遥感技术提高蓄积量情况的调查精度,也要利用遥感技术提高森林病虫害监测的精度,更加要利用遥感技术提高林地、湿地生物信息调取精度,要在林业资源调查中充分发挥出遥感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不断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