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而且不仅仅是城市,相应的乡村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各项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用地矛盾问题,这不利于我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实现对所有土地资源的总额和利用,同时开展相应的整治管理工作,让整个土地空间得到进一步科学化布局,进而满足我国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获取更大的发展突破。
一、基于土地资源整治管理的土地规划利用概述
对于土地规划利用而言,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涵盖内容较广,涉及因素较多。特别是在如今社会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某一建设目标,通常会通过特定的形式,对具体土地进行利用,在这样的区域范围内,开展商业活动。根据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土地在规划利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基础内容,就是经济朝着使用的方向不断转变。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的目的非常明确,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土地利用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全面改善,并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平衡稳定发展。那么过去阶段,一般都是会根据当下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对整个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环境保护的生态化土地利用模式选取进来。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躺平区。那么到底什么是躺平区呢?即部分区域未突出和明确产业特色与发展方向,一般被冠以“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百搭”名号,通常是省内的非核心地区,在规划中往往处于尴尬位置。以安徽、河南、河北、辽宁最为突出,这些省份除了自家的省会,其他的区域普遍“躺平”。此外,既往土地整治项目多注重项目工程建设及其相关绩效评价工作,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不足不同区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和方法尚有不足。还有部分地方经验探索有形成较好的成效,但也有造成一些隐患和问题,如山东省合村并居等。
二、基于土地资源整治管理的土地规划利用策略
(一)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监督力度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引领、分类施策、有序推进,不搞大拆大建,按照区位特点、经济条件、文化特色、产
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幸福村居”,防止“千村一面”。加大历史和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剔除附着在户籍制之上的劳动用工、土地、住房、教育等不合理制度,平等对待新进城落户居民与原城镇居民的权利与义务,逐步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对于当地的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将专门的土地资源整治管理部门成立进来,以土地规划利用的相关内容角度出发,明确相应职责,然后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负责部门必须要对不同区块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进而提高土地本身的使用效率。对于土地管理部门而言,必须要严格遵循具体流程,开展对于土地本身的审批工作,在审批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预审没有通过的项目,则不予以审批,又或者是遇到了与国家政策要求并不完全符合的项目也不可进行审批,这样才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相应宣传推广工作
国家提出要求,到2025年,国家试点项目20个,省级示范项目不少于100个,支持市县自主开展一批项目。在土地规划利用的过程中,土地资源整治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盲目实施,相应的政策落实也需要谨慎,必须要保证所有的土地拥有者,都可以提高认识,对当下土地规划利用的迫切性进行充分了解,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对于相关政府或者是部门而言,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将宣传推广工作做好。也就是说,负责推广的人员自身必须要加大重视力度,同时深入到土地拥有者的群体之中,开展全面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认识。在该工作进展过程中,一般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首先,就是对于基层的政府方面,属于非常重要的直接负责人,所以,应在原本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宣传的范围,加大宣传的力度,而且在项目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应对宣传重点进行实时的调整,进而让群众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上来,确保整个土地利用过程中,政府自身的监督作用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其次,就是对于地方的国土资源部门而言,应从多角度出发,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提高认识,并将其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内容,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可以更广;最后,就是社会层面,也就是说,应从社会的角度加大宣传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出台进来,让所有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为后续工作顺利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土地生态效益
在土地规划利用的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相关政府部门而言,必须要加大科学规划力度,与此同时,对各式各类的用地进行全面布局,然后将有效措施应用进来,实现对各种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和分析。首先,就是对于相关部门而言,需要深入到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之中,加大实施力度,与此同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整体用地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将不同用地区域配置进来,例如林地、农场等等,这样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整治管理效果,并构建一个全新你的土地生态空间格局,既能实现功能互补,又能保证生态效益;其次,就是在开展综合智力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一些经济社会活动,并认识到具体活动对于当下生态环境的诸多要求,深入到不同的功能区域之中,开展科学规划和分析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对生态保护区进行科学划定,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格式隔离生态用地的科学合理配置和规划;最后,针对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以杭州西湖区双浦镇试点为例,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将田水林路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新格局为目标。在国土空间的规划引领下,开展了全域规划和整体设计,还实现了综合治理,通过多措并举,利用综合性的政治手段,对农用地和低效建设用地以及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面统筹 ,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全面结合,对升天环境进行全面改善,真正促进了乡村振兴,达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不仅让农村的青山绿水更加美丽,也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自然资源,就是土地,那么土地整治管理和规划利用则是当前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土地资源愈发进展,一味的规划利用会制约我国未来发展,必须要在规划利用的前提下,实施综合管理工作,从多角度出发,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土地规划利用加大监督力度,还需要全面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人们的认识,进而让所有人员积极配合和参与进来,当然,针对土地本身的利用,也要考虑到生态效益的问题,从多角度出发,实施优化管理措施,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土地规划利用工作还会进一步深化,在整体土地资源的整治管理方面,还需要融合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促进我国的长效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周文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规划研究——评《城市土地开发与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20.
[2]王文婷.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土地规划利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No.605(24):43-44.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20.24.016.
[3]魏妍.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J].住宅与房地产,2020,No.585(24):71.
[4]卡德尔丁·吐尔地.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J].南方农机,2019,50(1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