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林业管理措施与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王玉晶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玉晶,. 有关林业管理措施与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 林业研究,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441.
摘要:
随着林业区种植树种数量增加,防治工作难度也有所增加。病虫害防治实际过程中,需要选择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干预,而且需要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保障林区病虫害监测与控制质量。为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需要积极开展种苗培育与水肥管理,促进林业产业全面化发展。文章对常见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展开了分析,提出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总结性意见,希望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林业管理;虫害;防治技术
DOI:10.12721/ccn.2024.157441
基金资助:

我国部分地区的原生林已经被破坏,林区大多由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组成,但是人工林普遍存在树种偏少的问题,因此生物多样性欠缺,森林抗虫害能力低下。此外,部分地区受经济利益驱动,在选择树种时大多是以经济价值更高的树种为主, 自然林面积越来越少,树种贫瘠,不利于提高森林的抗虫害能力,虫害极易发生。林业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林业的进步可以促进社会更快地发展,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林业管理工作与虫害防治工作,将虫害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对树木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从而促使林业能够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我国林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经济林业种植产业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但是随着林业种植面积的扩大,林业病虫种类也变得多样,病虫害严重影响林业种植业的顺利展开。在此背景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随着林业种植面积的不断拓展,病虫害防治与管理涉及的范围也变得更广,导致病虫害防治管理难度增加,病虫害问题严重威胁了林业种植行业的发展。病虫害防治与管理涉及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压力。除此之外,林木病虫害防治不仅会受到本地传统常见病虫害的影响,还会受到外界病虫害侵袭的影响。部分林业栽培管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多采取传统病虫害防治措施,导致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增加生态污染风险,不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需要提升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积极开展相关管理,进而保障林业病虫害防治质量。

2林业病虫害防治常见技术

2.1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就是林业物理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通过对病虫的人工捕杀或清除,进而保证病虫害控制质量。虽然此种方式操作起来较为便利,但是需要大量人力的资源,劳动力损耗较大且防治效率较低。因此,人工捕捉的方式仅用于初期规模较小病虫害的防治中。物理手段还包括隔离、超声波与诱捕等方式,针对性防治害虫。比如,杀虫灯诱捕,主要是利用不同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捕,对于害虫防治效果较好。捕杀害虫时,为避免害虫逃跑,需要设置口部光滑的集虫袋。还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粘板粘住害虫。

2.2化学防治

合理选择适用于目标虫害的杀虫剂,并根据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程度进行喷洒施药。常见的杀虫剂包括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使用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使用说明书,保证安全使用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病害类型和发生阶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如铜剂、酮酰胺类杀菌剂等。喷洒施用杀菌剂时,应按照标准剂量和施药期进行,注意遵循相关规定,确保使用安全,当林地出现杂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时,可采用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除草。需注意选择对目标杂草有效、对林木影响较小的除草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施药。

2.3生物防治

通过引进对目标病虫害具有天敌关系的天敌虫或寄生生物,来建立生态平衡,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这些天敌和寄生生物可以是蜘蛛、线虫、细菌等,它们以病虫害为食或寄生于害虫体内,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剂等物质,诱导病虫害进入特定区域或陷阱,并对其进行控制。通过施用生物防御激素,可以减轻病虫害对林木的侵害。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农药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在实施生物防治时,需要考虑种植区域的特点、害虫种类、引进生物种类的适应性等因素,以确保生物防治的效果和长期稳定性。

3林业管理主要措施分析

3.1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

为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合理选择种植地点是关键,种植地点会影响后续林业的发展状态。在种植树木之前,林业人员需要做好前期勘探工作,了解当地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同时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壤环境、土地条件进行调查,再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制定最佳的种植方案,确保种植区域符合林木的生长条件。明确种植地点后,林业人员需要事先处理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及时进行深翻,将土壤中存在的害虫及枯枝清理干净,避免对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如果种植区域内的土壤条件已经达标,林业人员便可以开始种植,但也要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情况,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2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

选种时,相关人员要结合种植条件和环境挑选合适的品种,某些品种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很高,相同的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生长状况也截然不同,因此不可盲目引进苗木。为科学选择苗木,林业人员必须基于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完成前期调查后,结合经济成本选择适合的苗木。为确保苗木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相关人员可以事先对苗木进行抽样分析,筛选出最能与当地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苗木品种。确定好苗木后,便可着手进行育苗工作。栽培之前要先细致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筛掉有虫害的苗木,从根源上杜绝虫害的发生。

3.3加强基础防治技术应用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基础防治,在正式开始造林项目时,需事先完成现场勘探,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基础防治的意识,重视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行检测,排查出土壤深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基础防治阶段,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土壤情况判断土壤的地下层中是否存在害虫或其他细菌类微生物,若发现可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虫害发生概率。若在完成土壤检测工作后发现当地的土壤不适合林木生长,检测人员必须与当地林业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如实反映问题,探讨最佳解决方案,加强对土壤的优化,待土壤达标后再进行后续的选种工作。此外,必须重视树种选择,必须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持协调,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选择最为适合的树种,确保林木在种植区域内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4结束语

林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前景良好,同时林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林业管理及虫害防治,将防治虫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应用先进的虫害治理技术,将虫害问题维持在可控范围内,避免虫害泛滥给树木带来不利影响,为我国林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推动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展林业管理和虫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是实现林区生态环境平衡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林业生态环境复杂,生物种群数量庞大,种群之间相互依存,只有保持生态稳定,才能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虫害会打破林业的生态平衡,进而使生态出现严重失衡。为避免出现这一问题,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林业管理及虫害防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抑制虫害,使林业生态尽快恢复平衡。

参考文献:

[1]何婉春.林业管理措施与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新农业,2023(17):34-35.

[2]马得俊.林业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研究[J].新农业,2023(15):54-5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