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新媒体的出现的确给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新闻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人人都是新闻人。因而有些人认为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已经不再重要。但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解。究其原因,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的新闻教育,不知道新闻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一误解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新闻专业主义,同时也损害了新媒体自身的发展。新媒体本质上是媒体,不符合传统媒体发展规律的行为必然有害于新媒体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反思与建构,以供参考。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新媒体所呈现的信息内容往往缺乏真实性。由于参与信息传播的主体多元化,而大多数个体都是匿名的,如果其没有自律意识,那么信息的真实性将无从保证。任何一个个体对事物的认知都是有限的,仅仅依靠个体去判断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是不现实的;其次,信息传播的功利性已经超出了信息传播的公益性。传统新闻专业主义认为,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全体民众,而非某个团体。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是多样的,其传播目的自然也是多样的,其中就包含功利性的目的。近年来,为一己之私利而产生的大量新闻事件充分暴露出传统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价值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最后,信息发布者缺乏自律意识。传统新闻专业主义是以新闻专业教育为基础的。新闻专业人员对自身的言论往往有较高的自律和责任意识。新媒体时代,新闻参与者已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员,自然也就没有专业意识,更加谈不上专业精神。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反思与建构
(一)大众要提高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
第一,大众要增强传播者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信息生产能力和水平。要逐渐培养起为自己发布的言论负责的意识,不恶意散布虚假消息,不恶意侮辱谩骂他人等,积极理性地参与网上讨论。尤其应该主动学习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的新闻生产技巧,创造出更加优质的作品。
第二,大众要真实、客观地传播信息。现实生活中个人传播信息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尤其是个体在传播过程中附加在事实之上的意见、评价、情绪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使事实真相面目全非。因此,作为观察、记录身边故事的主人,大众要做到对基础事实的尊重,不歪曲、不隐瞒,才能营造一个更高信任度的社会信息环境。
(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和对优质新闻的鼓励
新媒体时代,政府有关部门要因时而动,综合施策,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对虚假、劣质新闻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有效方法鼓励诚信、优质新闻的采写与传播,为业界与受众指明方向。
第一,制度完善与强化管理、引导相结合。虚假新闻是对新闻专业理念的挑战,更是对新闻公信力的侵蚀和媒介生态的破坏。根据《2018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虚假新闻“与其前一年相比不仅数量出现很大增长,而且类型也更为多元。”目前政府部门对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主要依据治安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文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虚假新闻的泛滥。但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新挑战,政府部门要更新理念,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打击虚假新闻提供更加明确可行的法律保障,让传播者为自己的违法违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与打击虚假新闻相呼应,监管部门应着力优化网络生态环境,引导广大网民积极投身网络诚信建设,营造一个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第二,鼓励优质新闻。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新闻评选活动增设了媒体融合奖项,设立6个评选项目,分别为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品牌栏目、新媒体报道界面和融合创新,共50个奖数。这一举措将新兴自媒体的优质内容和栏目、新媒体的创意形态和受众互动、产品自身及品牌推广等纳入到优质新闻的评选范围之中,对整体新闻业起到正向的鼓励作用。
(三)专业媒体要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新闻专业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专业媒体机构息息相关,可以说,需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首先是各大媒体机构,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专业媒体机构从来都是新闻生产的主力军,也是维护新闻专业主义的主力军。尤其在今天新闻专业主义理念遭遇挑战与重构之时,专业媒体更要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和出发点,维护新闻业在大众心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证明新闻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及时学习有关媒体行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VR/AR技术等,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保持对新事物和新技术的学习热情,掌握更为便捷高效的工作方法,让自身时刻处于一种新鲜、兴奋的工作状态,推动新闻业的革新和进步。
第二,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与用户进行接触和沟通交流。比如微博、微信、各类APP等,只有近距离了解用户的日常需求和喜好,媒体从业者才能从受众角度进行新闻报道,赢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
三、结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创新重构策略,加入更多技术与智慧媒体元素。政府、媒体、大众、高校等多元主体也要在各自的实践中探索出应对挑战的方法,共同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厚植新闻业生存的沃土。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依然闪耀着理想的光芒,依然具有指导和规范的力量,依然能够指引新闻业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沈静.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实践——现实境遇下的理念重构[J].传媒论坛,2020(08):66.
[2]彭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