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现存问题及优化措施
金琼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琼,.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现存问题及优化措施[J]. 林业研究,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444.
摘要:
林业工程抗旱技术研究与开发事关我国林业未来发展,是国家林业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实现人工林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抗旱造林技术是提高林木产量,充分发挥乡土树种速生丰产优势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北方林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整个林区的抗旱能力,对于解决区域土壤侵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问题;措施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444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工程已成为社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优化了空气质量。新时期林业工程的改革,需要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林业工程,尤其是抗旱造林。目前,由于受干旱、水土流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林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为保证该区域造林成活率,开展相关抗旱造林技术研究,为干旱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1分析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问题

1.1林业工程中林场管理层次不清、责任不明

首先,一些林场存在管理层次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抗旱造林工程通常会有多个管理主体同时参与,但是有些地区因为管理体系和责任划分不明确,在林场管理中出现权责不对等、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还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使得抗旱造林工程的整体效益下降。

其次,有的林场存在技术手段落后及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林业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但是很多林场的管理模式固化,不重视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无法满足抗旱造林工程的需求。

最后,有的林场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因此在抗旱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总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引发管理冲突,使工程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1.2林业工程中水土资源污染严重

首先,抗旱造林工程中常使用土壤改良剂和植物保护剂等化学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在未经妥善管理和使用的情况下,会透过土壤渗漏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水土资源的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尤其是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本就稀缺,一旦受到污染,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在抗旱造林过程中,灌溉系统设计不当也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情况。例如,过量灌溉会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升高,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土地盐碱化。同时,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也会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加剧水土资源的恶化。

最后,在抗旱造林过程中,土地开垦和植被种植等活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加剧水土资源的流失和污染。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土壤本就干燥脆弱,一旦遭受风蚀或水蚀将极大地损害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1.3林业工程中灌溉方案及水资源管理不完善

首先,在有些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稀缺,但是为了确保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仍然需要常常对植物进行灌溉,若缺乏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就会导致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直接加剧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其次,在抗旱造林工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植被种植和生态恢复,若缺乏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就会导致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被过度开发和破坏。特别是在一些干旱地区,土地资源本就稀缺,若是利用不合理,就会加剧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长期的不利影响。

最后,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抗旱造林工程建设中通常会选择一些抗旱能力和适应性较强的本地树种。若对当地生态系统和植物资源的调查评估不到位,就会导致一些抗旱能力较差的树种被引入,对抗旱造林工程建设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引发生态灾难。

2制定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2.1全面、细致地调查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和水文地质条件

在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流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核心要素进行全方位、细致考察,并详尽记录考察成果,为后续水资源分配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需深入分析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找到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为优化水资源配置策略提供有效参考。

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制订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土壤类型进行,科学设定各影响因素的比例系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灌溉策略与水资源利用政策。例如,相关部门可探索实施灌溉制度革新或引入水权交易机制,激励并引导农民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进而提升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同时,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并完善水资源利用与分配监测网络,实现对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控,确保水资源可持续与合理利用。

此外,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亦不容忽视。相关部门需通过土地整治与评估,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相关部门需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严防土地沙化、退化及污染问题的发生,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与综合效益。

2.2合理安排员工岗位和岗位,保证各个环节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抗旱造林工程涉及多个关键环节,且调查勘测、设计规划、苗木培育、土地准备、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都需要有充足的人员。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需依据工程规模及工作量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环节所需人员的数量,以确保抗旱造林工作能顺利进行并高效完成的目标。同时,相关部门应合理设置人员岗位与职责,确保各环节工作有序进行。在抗旱造林工程中,相关部门应设立调查勘测、设计规划、苗木培育等专门岗位,并根据各岗位特点及职责进行合理分工,以充分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专业优势。

2.3合理配置灌溉系统,实现最大灌溉效益

不同的灌溉技术各有优势,例如,喷灌技术广泛适用于土地覆盖、微灌技术适用于个体树木的精准灌溉,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整合多种灌溉技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地条件和不同植物的需求合理配置灌溉系统,从而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另外,相关部门要注意做好树种选择工作,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定期修剪管理,并整合多种栽培管理技术,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既要推动林业资源开发,扩大森林资源储备,又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因此,加强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并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实施造林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造林工程的实际效益。大力推广营林技术,可有效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抗旱造林技术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改变目前水土资源污染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植被选择与种植模式不合理等现状,必须针对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抗旱造林技术,提高苗木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洁.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4):46-47.

[2]马海东.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18):117-118.

[3]郑美丽.探讨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20,(14):131.

[4]李洪奎.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20):1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