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作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多伴有胸闷、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咳痰等症状,在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同时,对日常生活也带来了较大阻碍[1]。为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保障患者呼吸畅通,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在治疗COPD时,应加用护理干预作为辅助手段。由于常规护理较为单一,针对性较差,其应用在COPD患者日常护理中的效果较差[2]。基于上述特点,临床提出了全新护理模式,即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该模式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减轻疾病影响上效果较为出众,现已广泛应用在临床中[3]。为验证上述护理模式应用在COPD临床护理中的实际效果,现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内,选取60例前往我院呼吸内科治疗COPD的HC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盲法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对比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4~62(58.58±0.19)岁,病程4~14年,均值(9.19±0.13)年;分析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55~62(58.62±0.17)岁,病程5~14年,均值(9.21±0.14)年,患者各项目资料并无明显不同(P>0.05)。
1.2方法
对比组:研究期间,对本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如病情追踪、心理疏导、病区管理等。
分析组:在对比组所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向组内患者加用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详情如下:
(1)穴位贴敷
贴敷所用方剂为慢阻肺咳喘方,方剂构成如下:5 g肉桂、芥子、10 g桑叶、紫苏子、炙麻黄与15 g法半夏,抓取完毕后,需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细的粉末,并放在一旁备用。每贴膏药需蘸取5 g中药粉,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制成小药丸,妥善固定在黏性敷料中。贴敷穴位选择患者肺俞、脾俞、定喘、大椎与天突穴,治疗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局部皮肤用生姜或温水进行擦拭,并对膏药进行固定,贴敷时间需参照治疗时间进行更改,冬季贴敷时间为6 h,夏季贴敷时间为4 h,实际治疗时,可结合患者实际皮肤情况,缩短或延长贴敷治疗时间,治疗频率为1次/日,连续治疗1周。
(2)中医护理
①情志护理。由于COPD症状较为明显,患者患病后极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与消极心理,个别情绪低落者,甚至会产生一定抵抗心理,进而对后续治疗与护理带来较大干预。因此,护理人员应采用移情易性、哲理养心与清心静养等多种中医情志护理手段,调整其心理状态,消除负面情绪。
②健康宣教。为加深患者对疾病的掌握与了解,使其能够积极、乐观的配合临床工作,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组后,详细向其讲解与科普疾病与社区护理相关工作,如发病原因、疾病影响、治疗方案、自我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内容、要点以及流程等。
③饮食干预。为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缓解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患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禁止其食用油腻、生冷、辛辣与寒冷等高刺激性食物。若患者伴有发热症状,则应指导其多食用绿豆、苦瓜等具有清热生津功效的食物;若患者咳嗽较为明显,则应增加陈皮、梨等宣肺止咳食物的食用量。
④运动指导。为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改善其各项指标,护理人员应结合其实际状况与需求,行个性化的运动指导,指导其开展五禽戏、太极拳与八段锦等低难度运动,并参照康复情况,对运动轻度、频率与难度进行调整。
1.3评价指标
在相关统计学软件的支持下,分析该过程内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肺部功能与临床症状积分上的变化,若比较数值低于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学软件SPSS20.0作为依据,并在其指导下对相关指标行统计学分析,[n(%)]与(x̄±s)分别代表比对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
2.结果
2.1 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见1表。
表1 研究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x̄±s,分)
2.2 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肺部功能
比较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肺部功能后可知,护理前并无较大差异(P>0.05),而分析组护理后的水平更高,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2表。
表2 研究患者肺部功能的比较(x̄±s)
2.3 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
分析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对比组相比明显更低,组间差异突出(P<0.05),见3表。
表3 研究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x̄±s,分)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降低与恶化,COPD患病率逐渐提高,现已成为影响我国群众健康状况的常见疾病[4]。研究指出,对COPD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原有治疗水平的提高,在促进其疾病康复的同时,可显著改善其各项指标[5]。
既往案例指出常规护理应用在COPD患者日常护理中的效果并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为护患缺乏沟通、缺乏随访干预、未能及时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等[6]。穴位贴敷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可在护理操作中对特定穴位进行贴敷干预,在有效发挥药效,促进药效吸收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用药后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的几率。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相关指导、文件与政策引导、干预下提出的护理模式,可有效起到增强患者免疫力、疾病对抗能力、改善肢体状态、运动功能、减轻全身症状、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的效果,临床上作用较为显著[7]。因此,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的有效结合,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现已广泛应用在疾病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8]。
综上所述,对COPD患者联合开展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与肺部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临床应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玉. 定喘汤加减结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改善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0):3014-3016.
[2] 门汝婷. 二陈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5):110-111.
[3] 刘丽娟.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9):155-157.
[4] 冯乐香,张晓玉,卢小清.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4):158-159.
[5] 孙晓妮. 补肺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稳定期慢阻肺肺肾气虚证的防治效果及对炎症损伤和气道重塑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2021,45(06):910-911.
[6] 冯娜. 中医护理方案联合呼吸操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改善的效果评价[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7):135-136.
[7] 石彩丽,张玲玲.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2):161-162.
[8] 冯乐香,杨建,刘艳. 中医护理方案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