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杨玉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玉兰,. 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医学研究前沿,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030.
摘要: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其中肢体肿胀疼痛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褥疮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其中肢体肿胀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褥疮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显著低于对照组16.36%(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下肢骨折;效果
DOI:10.12721/ccn.2022.157030
基金资助:

下肢骨折是急诊室常见的创伤性损伤。外伤造成的骨折部位和损伤程度各不相同。患者活动受限,疼痛大,功能恢复期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变化。循证护理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有计划的护理工作。将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需求、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准确、审慎地为患者制定一系列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在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下,循证医学在临床领域迅速出现和发展,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优化医患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43.02±2.51)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4例,机械损伤16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龄21~57岁,平均(43.05±2.6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机械损伤17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建立循证护理团队,首先选拔10名优秀的循证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团队,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并对循证护理理论和急救知识进行培训,结合经验,解决循证护理存在的问题。(2)对症护理:接诊患者后,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确定患者是否有需要治疗的致命伤害,确定患者的潜在伤害,并进行适当的抢救,以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对患者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及时止血、消肿、止痛、吸氧、输液等。在护理治疗、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抢救。(3)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现场抢救、途中抢救、院内抢救,对严重危及生命的创伤进行抢救护理。(4)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护理措施,一旦发现患者指标异常应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肿胀、体温,积极预防腓总神经损伤和小腿骨跨膜区综合征的发生。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多喝水,科学饮食,多吃高钙、高维生素等食物。引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深呼吸方法,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如果发现患者有发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性,及时输液、输氧或输血,积极组织抢救。术后还应鼓励患者尽快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可进行脚趾伸展运动,然后进行腓肠肌收缩训练,术后5天可尽量下床活动。

1.3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其中肢体肿胀疼痛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褥疮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其中肢体肿胀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褥疮1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3%,显著低于对照组(16.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111.png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2.png

3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出血、疼痛等原因,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不愿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甚至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大大增加了就医难度。循证护理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护理模式,将临床实践中护理工作的实际经验、研究结论和个人意愿有机结合,获取证据,通过证据的传递和转化,使护理人员深入,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全面把握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真正实现科学、具体、个性化的护理工作。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使患者更及时、更有效地进行急救,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以护理模式提高患者满意度。

因此,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伟银,温培植.循证护理对急诊下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7):93-94.

[2] 盛丽.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5):129.

[3] 王海棠,朱莹.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特别健康,2021(32):207.

[4] 章熙娜.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东方药膳,2021(10):273.

[5] 张婷.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8):13-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