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何兴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兴曦,. 交通强国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J]. 中国城镇,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9151.
摘要: 目前,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设备仍欠发达、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问题已初现端倪。同时,国家正大力推动交通强国战略,该文针对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部分问题,基于交通强国背景下,提出部分策略和展望,对我国进一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交通强国;乡村振兴;农村交通;策略和展望
DOI:10.12721/ccn.2022.159151
基金资助:

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在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领导下,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坚决解决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先发展,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国各地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特别是乡村地区,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阻碍。因此,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巨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城乡发展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但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我国经济格局目前总体呈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薄弱。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发展迅速,部分乡村地区仍然处于待大力发展的阶段。城乡发展差距造成了大部分乡村的经济情况无法吸引年轻人在当地就业,乡村人口放弃务农而离开乡村去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大量乡村人口的涌入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与乡村问题。很多人口从中西部农村地区迁移至国内沿海地区。在2021年9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刘焕鑫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农业农村仍是薄弱环节,是短板和弱项。

1.2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设备仍欠发达

关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设备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已经有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的工作。2017年,周怡年 [1]运用国际指标分析交通建设现状,指出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系统,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将有效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房继承 [2]从交通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出发,探索两者该如何相互作用,提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相关技术研发,提升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当前,我国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部分农村地区道路建设较为落后、道路路口缺乏信号灯、公共交通体系欠缺等问题。要想发展经济、交通一定先行。许多乡村开始自发组织旅游活动以代替传统的林农业与工农业并获得成功,使得具有优厚自然资源的乡村借此创造了较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发展旅游活动等各类服务业,交通设施设备的完善仍然非常关键。

1.3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的老龄化是城乡倒置的老龄化,农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重于城市。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因为外来年轻人口的涌入,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尤其是笔者所在的湖南省,广袤农村人口的青壮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南下广东的广州、深圳务工。使得农村得青壮年人口迅速流失,存在一定的结构性老龄化等问题。农村老人较多、小孩较多、青壮年较少的问题,也导致了现金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很难在农村广阔的土地下迅速传播。借鉴亚洲等地区的经验,政府开始补贴乡村地方的企业,开展合作社等集体生产的方式,将生产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抱团,利用农业机械化等工具帮助其生产。同时,因为抱团效应的出现,也能吸引一部分年轻人返回农村,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和缓解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将村民由城市回迁至乡村,提高工作季节交替不定、生活保障程度低的乡村与山区建筑工人的就业地位,并进一步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2 我国乡村振兴的策略

2.1 制定乡村复兴政策,坚持科学治理

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城乡共同平稳发展,国家应该大力推广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资料集成化、生产方式集中化,并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我国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保证农业从业人员生活水平的基本法律,并且在后续的生产实践过程切实落实政策内容,始终把握着科学治理、统筹规划、城乡全面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乡村复兴与乡村建设。 

2.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招商引资

为促进乡村发展并激发乡村活力,政府应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定于居民住宿设施整备、道路桥梁涵洞建设、大规模营地与旅馆开发)。江浙等沿海地方已对乡村进行系统开发,引入新型农具并增加了可用农田面积,建立货运、仓储、包装和批发仓库。江浙等沿海地区在充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改善了乡村居住条件。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引进工业和服务产业,推进乡村建设成为兼具现代化农业生产条件与技术和良好旅居环境两大功能的现代化乡村。在基础设施与各级保障政策的加持下,江浙等沿海地区乡村振兴高效进行,进入飞速发展状态。这对我们中西部乡村振兴有很大的起发意义。

2.3 顺应社会经济趋势,合理制定战略

部分地方政府大力开展“区域产业”并大力进行招商引资,试图遏制乡村劳动力外溢并通过新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以部分农村地区的企业仍然存在经营不善等问题。这表明在未经深入调查与统筹规划的情况下,简单的在乡村进行工业建设并进行招商引资企图对内消化劳动力的战略并不可取。相反的,湖南省资兴市[3]等地方提出一户一产业一工人的政策,在集中现有资源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与邻村之间的经济竞争,同时促进了农业市场自由化与良性竞争,大大提高了乡村形象并增加了村民收入。由此可见,乡村运动初期“区域产业”战略的失败是由于没有对社会经济趋势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导致的。对乡村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提出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战略至关重要。

2.4 加强村民专业教育,提高村民素质

为了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与专业水平,培育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乡村专业化队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建立了一套政府牵头主导、社会各方面精英参与的专业培训教育课程,课程包含初等、中等、高等农林业教育,充分普及了农学基础及专业知识,贯穿着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出大量具备理论水平于实践能力的村民。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生产知识与生产技能,丰富了村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农林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部分地区因为开展了村民的专业教育,站的角度和立意完全不同了,因此,大力发展“休闲农林业”与“休闲观光旅游业”,形成了高度自由的农林业市场和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乡村农业和水产业。这使得乡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政府的帮扶下,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飞速提升。由此可见,日本乡村复兴运动的成功离不开日本乡村村民的团结协作,更离不开村民的智慧与献策。对村民小规模的乡村复兴活动进行考察,在分析与梳理过后实施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帮扶,对乡村复兴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3 交通强国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的展望

3.1 加快交通强国战略的推进,展望基础建设

交通行业是战略性行业,也是服务性行业。相比日本乡村的农具设备机械化水平与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落后。这是由于日本乡村总数远小于我国,然而,提高基础设施的道路运营寿命,建设移动通信网络与基站,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质量仍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环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政府的帮扶下善加利用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新材料、新能源、新概念与新设计的优势,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弯道超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同时,在基础设施运营与养护方面,应当建立基本的保障与预警体系,形成防灾防险的安全意识,在充分保障农民的医疗保险与生活水平的同时,建立完备农村医疗卫生及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农民农林水产合作社的建立,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和高效利用。

3.2 深入挖掘乡村地域化价值,展望乡土人情

湖南资兴“一户一产业工人”战略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因为其挖掘了地方的产业特性与文化内涵。通过充分挖掘不同乡村的地域特色与产品特色,在实现资源集约化的同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贸易市场,拓宽了农产品分销渠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乡村遍布东南西北,在地理位置上显示出巨大差异。政府应当充分挖掘乡村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实行精准发展,因地制宜的发挥林业、水产品、光伏产品、制造业等方向的优势,以充分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与农业文化水平为目标,打出“互联网+果业”、“互联网+乡村艺术”、“光伏+运输”等一系列产品组合拳,避免一棒子打死和一刀切的情况,深入挖掘乡村地域文化价值,实现乡村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3.3 提高农民农学专业素养,展望村民素质

我国沿海地区以及东亚等地方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了村民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策略,并培训出具有潜力的农学专业人才,大大助力了乡村现代化与专业化建设。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及时布局,在提高农民专业技能水平与农学知识储备的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和相关补贴,建立专业技能培训课堂,为农民提供专业实习机会,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特别注重培训农民利用互联网和流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与分销渠道,为农民打通“线上线下”组合、“国内外”双循环的销售路径,实现乡村农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增益与提高。

4 结语

乡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建设是中国实现国家富裕、人民富强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大力推动交通强国的背景下,实现全国交通资源均衡化显得非常关键。交通的短板在乡村,乡村复兴必须交通先行。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站在两个一百年转折点的关键战略举措,对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城乡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怡年.浅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国商论,2017(19):51-52.

[2]房继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7(4):24-25.

[3]段羡菊,陈文广.资兴在国内率先推出“一户一产业工人”调查[J].中国乡村发现,2014(04):205-20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