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活动的持续深入,油层改造和工艺技术革新的日益频繁,油田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尤其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敏感反应,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触社会信息渠道的发达,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愈发深刻。作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风险突出的油田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其影响之大造成影响之大,更是无法估计。如中石油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专家组的分析论证,认定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应急处置不力,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事故教训之惨痛前所未有。由此油田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提升本质化安全生产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目前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缺陷剖析
2.1从事故角度剖析
经过对发生安全事故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将存在问题分类统计后发现,这些企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情况。
(1)企业的安全管理创新意识不强,不能居安思危,无形中留下安全隐患。
这种情况大致可以分为2种原因:
A、安全管理考核机制上的不完善。企业也是主动加强安全措施,但方式方法不得当,管理模式单一,管理靠评比,工作为评比而评比。上级靠评比考核落实工作,帮扶工作不到位,缺失服务职能。下级把精力放在搞好评比结果上,缺乏稳扎稳打,稳步提升基础安全工作的热情。
B、企业安全资金投入缺乏。目前由于油田开发难度逐年加大,企业经营困难,成本压力较大,需要资金的地方太多,无法对安全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对一些明知该整改的隐患和问题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采取一些简单预防措施搁置完事。
(2)管理范围点多面广、监管不力,岗位缺员,生产紧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油田生产场地大多地处野外露天场所,自然环境条件相对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人员流动分散,工种繁多,作业地点变换不固定,不但具有各类危害安全因素还同时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油田常见危害安全因素;施工组织机构和隶属关系复杂,各单位相互配合施工形式多样,24小时连续生产,生产紧张时加班加点抢进度,岗位定员不足,迫使岗位人员疲劳操作,逾越操作规程指挥生产等等均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障碍,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根源。
2.2从管理体制剖析
虽然油田作为国有经济支柱企业,管理相对规范,也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系列的安全技术标准,得到较为规范的实施,但油田建设工作中安全事故仍频频发生,这与管理体制的职责划分模糊不清有着一定的关系。
(1)HSE主管主体大包大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专职的HSE管理机构主要是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完善。HSE管理的主体部门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应该主管部门落实的工作,HSE部门也去落实,有时因为专业技术因素未必能落实到点上,结果难免出现自己该干的工作没干好,主管部门的工作也没有参乎对路,“好心未必能干好活”。
(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准则,但普遍得不到落实。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经过多年实践是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法则。但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职工理解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的领导和安全部门管安全,安全工作与己关系不大。其它部门和人员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在整改时,无论大小和类别,均认为由安全部门来负责,这样,“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原则在执行中变成了“工作由我主管,安全由你负责”。
2.3从监督机制剖析
目前,油田各单位在安全监督监理机制上都是自己管自己,自己检查发现问题有时需要自己解决,安全监督人员属于本单位员工,客观上受本单位的辖制。这就暴露出两个方面的弊端:
一方面安全监督人员自己在工作中检查发现的问题需要自己去协调解决,有些问题协调解决的难度很大,难免会出现自己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明明知道这是个问题,只要不是很严重就得过且过,不能有效解决存在问题和隐患。
另一方面安全监督人员易受本单位生产经营形势所左右,对于达不到标准网开一面,降低标准进行开工验收,带“病”施工视而不见,上级领导打招呼要求降低标准、加快生产进度等等都存在现实的可能。
3 油田企业安全管理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3.1企业科学安全管理程序的建立
未来在安全管理上为了防患于未然,将会特别促使企业做到:设立一定的安全程序,确保主管人员识别现场可能面临到的所有危险并制定可行的办法;对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有妥善的安排,使他们尽量避免暴露于任何危害中;工具、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必须适合从事的工作;业主更须确保所有人员,在从事工作前,都要获得安全程序的训练。
3.2员工自身持续增强的安全需求推进安全管理的发展
根据人类自然需求层次理论可知,未来油田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的需求是不断增强的,员工安全自觉意识必将快速提升,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缺陷或不安全的行为是不接受的。这些条件的改善促进油田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得到自觉执行,基层队标准化施工能力大幅度增强,“低、老、坏”作风等到根本削除,安全生产基础牢固扎实,不断推动本质化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
3.3安全管理理论、方法和模式上的持续改进与提升
在管理理论上将体现为现代的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管理方法将强调隐患控制,强调安全系统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的协调控制,同时以安全文化的手段作为主要方法。管理模式上将采用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4 提升油田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根据对油田企业管理现状剖析,结合油田目前安全生产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持续提升本质化安全生产能力。
4.1强化企业安全文化
(1)建立“我要安全”的文化管理体系。
“我要安全”就是让岗位职工“会安全、能安全”,让各级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活动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去组织工作。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等一整套安全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落实各专业部门及不同单位安全管理承包考核责任指标,在承包责任书上明确安全生产施工运行中的具体责任和严格的奖惩条款。
(2)在安全行为文化上,努力形成管理层的科学管理文化和操作层的标准化操作文化。
管理层不因任何因素逾越规程指挥管理,彻底抛弃“不违章就无法组织生产”的“低老坏”思想。操作员工自觉提升标准化操作能力,自觉遵章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从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上来看,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可能对施工现场每个专业的施工、每道施工工序、每台施工设备、设施装置都完全介入和监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A、通过优化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
B、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C、对特种设备、特殊场所和特殊施工工序,组织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性安全检查。
4.3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监管程序,强化制度落实
在油田安全生产监督监管工作运行中,各二级单位应根据油田施工中各类工程的特点和实际,设立独立的安全监理机构,开展异体监督主体进行安全监理,强化异体安全监理的作用。监理主体部门不但要做好建设施工中的标准化施工建设,更要做好施工安全控制,通过增设安全监理等方式,将安全监理专业化,日常化,全程化,实现及时监督,追踪整个施工过程,达到严格落实制度,及时纠正违章,强化安全管理的目的。
4.4加强风险辨识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风险辨识和评价。油气生产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实行对风险的可靠控制,首先要让全体职工认识到本行业的风险特点,掌握每一项风险制定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形成覆盖全系统的安全监控体系。同时不但要对现在已经在进行的各项生产过程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价,取得经验,形成制度,而且在今后开展任何新的工作之前,都要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评价,从源头解决设备设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
5 结束语
油田企业油藏经营管理理念的发展和进步,更加需要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保驾护航,本质化安全生产理念必然会在油田企业得到持续的促进和提升,安全生产的体系也将更加科学和完善。但在安全工作上始终保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的工作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安全出效益、安全出和谐、安全保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