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伟大思想巨匠、伟大科技成果、伟大文艺作品、伟大史诗、伟大工程”高度概括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这一重要论断,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习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大学生创新的重要性。教育部明文要求高等职业学院要坚持育人为先,立德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深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既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又可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创业目标,提升创业品质。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不是专业课程,只是一门必修或者选修的公共课程,加上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由于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缺乏创业意愿,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不足。若生硬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思政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要引导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还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反思总结,加上专家同行们的经验汇集,在此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融入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希望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一)在创业动机方面——树立开拓精神,增强强国意愿。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课程,是培养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动机,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机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历史、经济、科技的发展特点,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结合当前的成功企业家案例,引导高职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环境支持,帮助高职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危机意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树立创业信心,坚定产业报国、实业强国的信念,把个人梦、企业梦融入中国梦、民族梦,不但实现自身价值,还带动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中国梦、民族梦的实现。
在创业项目选择方面——鼓励社会实践,顺应时代发展。
在选择创业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商机和挖掘商机。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查阅法、调查评价法,市场调研法,价值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对市场行情进行调研,对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对创业资源进行创新融合,不断探索创业的发展方向。教师要加强引导高职学生在创业初期注重脚踏实地,事实就是,立足自身优势,了解形势与政策,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去发现商机,筛选创业项目,孵化出一个又一个优质创业项目。
在创业团队建设方面——强化团队精神,实现合作共赢。
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所以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强调现代企业需要团队合作,避免孤军奋战。团队合作主张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与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有很多共同点。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间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自觉以团队目标和利益为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团队任务的意愿。集体主义精神是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体在集体的共同目标之下,各尽其责,达成集体目标、完成集体任务的意愿。两者都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关系的思想,强调“协同合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的群体利益。教师在领导学生组建创业团队时,应当针对目前0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散漫、个性化突出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学生换位思考、理性表达、沟通协商、合作共赢。
(四)在创业财务分析和营销策划方面——立足遵纪守法,坚持诚实守信。
中国自古就有“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勿欺于暗室”、“君子慎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类的道德标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教师带领高职学生开展创业财务分析和营销策划时,应当大力弘扬遵纪守法为核心的道德操守,教导学生要牢记企业必须在党纪国法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守法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五)在创业风险分析方面——定好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防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两个方面,那么,创业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就意味着创业有风险。教师要引导学生居安思危,采用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所在,并提前制定好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六)在创业愿景方面——谋求企业发展,担当社会责任。
创业愿景是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对结果的一个期望值。在高职学生的创业愿景中,固然有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目标、理想、愿望,更要有企业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达则兼济天下”,教师要引导高职学生在回报社会上作表率,秉承企业越发展,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大的理念,感恩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光彩事业、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青年大学生的最大贡献!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教师应当重视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认真分析、解读,深度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在不同阶段为学生实施高效的创业与思政融合教育。
参考文献:
[1]何江霞.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评《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18):1.
[2]习强.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 2020.
[3]刘晶晶, 董祯. 课程思政视角下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建设实践探索 ——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法制博览, 2020.
作者简介:杨喻,女(1973.10),汉族,重庆渝北,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