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全局问题,所以,政府及相关企业在开展土地管理的过程中要强化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从而提高对于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完善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土地管理工作。另外,我国农村的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土地管理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述
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近年来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土地资源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和根本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而土地资源的可利用量是有限的,这便造成了土地资源不够使用的现状,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土地进行节约集约的利用,做到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使用以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可见,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对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有效解决土地资源需求的重要措施。另外,它也能够缓解目前我国土地的使用压力,强化对土地的管理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进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完善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另一方面,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可以显著改善当地的土地使用率,从而优化了人口密集分布的现状,进而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在该方面的成本投入。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工作要求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节约集约土地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对管线管路等设施方面的投资,从而也就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最终也就为人民高质量的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助力。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社会民众对于土地的使用也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因此,如何优化土地资源的使用和配置,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共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分配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土地资源市场的平稳发展。
二、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并有针对性地实现集约土地建设,需要有目的地实现土地使用的规划,评价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分门别类地使特征落地,评价体系也要从需求出发,力求更有针对性和使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与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保持一致。
(二)设计方案
目前我国常用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节约的指标主要有2类,可从地类和区域进行评判。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2大类,评价体系也根据地域划分为了城市数据指标和农村数据指标2类。具体来看,土地管理在农业领域的指标最为详细,可将其分别设置为耕地指标、园地评价指标和林地评价指标体系3类。城镇由于用地的类别区分度相对较大,因此无法从功能角度进行分析,往往是从交通指示上进行划分,包括纯城市地域和城乡结合区域等,要从整个资金使用程度以及人口密集程度出发,对整个地域进行合理的评判分析。
三、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途径
(一)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首先需要完善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由于政府对于土地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补足,相关部门在优化土地管理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节约了土地资源的使用,做到了科学合理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各个城市的政府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将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的整改,尤其是在土地供应期间,工作人员务必要履行国家的相关政策,针对不符合实际规范的相关项目应当拒绝向其提供土地资源的使用权限,同时土地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还应当熟知对于土地管理和使用的各项标准,从根本上防止土地资源的随意使用和浪费,同时也能够避免农村出现土地资源重复利用和盲目投资使用等现象。另外,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各种与土地管理利用的合同,做到在合同中明确各种投资需求和占地面积等要素,同时要对开发商施工期间做好监督,防止出现土地多占等恶劣问题。
(二)确定土地利用规模
相关部门应该合理计划农业用地规模,遵守国家相关要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掌握发展方向。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如农业生产规模等等,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管理方案,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切实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和人们正常生活用地,根据不同的用地要求,分别管理,使其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内,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使乡镇具有完善的生活设施。
(三)多维发展,拓展空间
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应该要为未来考虑,不要只注重现在,造成未来土地资源更加缺乏,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在农村建设一些大型项目时,不应该只考虑地上建筑,要从地上和地下两个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不是仅仅考虑地上土地资源,相关建设单位应该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并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将地下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开展立体开发模式。
(四)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
重视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可以有效减缓土地资源缺乏的现象,主要对储备土地和利用率低的土地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再利用的目的,根据实际土地的使用情况,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向其讲解原因,把所涉及的建筑拆除再重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很大程度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并能给人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当发现一些闲置的土地,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相应的法律要求,坚持进行无偿回收。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要在遵守法律条款的要求下执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土地实际的使用效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土地的管理和利用质量。在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土地市场机制,从多角度提高土地的管理水平。另外,有效开展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不但能够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同时也能够为社会整体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哲.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途径[J].黑龙江粮食,2021,No.221(10):74-75.
[2]张晓梅.土地管理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1,No.85(01):107-108.
[3]刘萍.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146.
[4]刘洋,李晓曦.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No.304(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