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管理工作属于可持续发展及维护生态平衡的必须手段,所以,在探讨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相关问题时,应掌握此工作方面的限制并了解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根据“十四五”期间的绿色发展理念,做好国土空间的规划活动,统筹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而相关部门更应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有助于体现生态环境的规划功能,进而融入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相关先进技术等,增加环境规划管理活动中的综合决策。
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相关概述
它是人类为进行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而根据环境、自身活动所开展的空间、时间方面的安排活动。将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数学模型以及地学原理方面的内容作为基础指导,研究与经济、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并加强分析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提出有效且具有可行性的科学手段[1]。
它的规划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生态适应度,生成经济战略方针并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情况,防止由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而引发生态问题。同时,还需考虑环境容量以及土地承载力,确保区域内的人口生态区划、容量以及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能够合理进行;根据区域的不同功能,结合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以及容积率等,实现对该地的评价,促使该地能够满足人的生存以及环境质量方面的要求;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园林的绿化布局,实现对水域生态方面的规划设计,设置生态功能区并控制绿地面积以及调整群落结构,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涵
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从生产活动,生活以及自然环境方面入手,考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城市总体与区域间的和谐。第二,将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基础。注重城市和区域之间的和谐相处,使所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能够立足当地的环境承载力。解读自然环境的容量、性能和可使用的自然资源等,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良好关系。第三,可持续性。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利用和谐、高效的方式,改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打造自然生态系统,增强城市所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确保系统是具有较强抗干扰及自控能力的。第四,优势互补。通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形成与城市或者区域经济相关的自然优势互补系统。
二、生态环境管理策略
(一)加强宣传环境保护工作,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环境监测的方式,规范环境保护工作行为并将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归类,利用环保宣传等方式,拓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渠道。一是通过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管理空间的方式,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进行。因为政府具有较强的领导作用,所以,各单位工作人员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以发展先进科技的方式,增加制造可再生的能源,实现对煤油、石油等的替代。加强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发挥出节约能源的作用[2]。
二是通过制定节能减排方案的方式,使群众、企业等都能参与到此活动中。加强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内容,推广清洁型能源、提升企业生产活动清洁度等方式,让企业可以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相关规定排放污染物。通过污染源控制的方式,实现对固体、液体废物的处理。
(二)完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质量
为顺利开展生态环境管理活动还需通过完善的环境保护监测与评估体系,增加先进监测设备与技术在此期间的使用,包括监测仪器、采样设备以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等。
首先,相关人员可以顺利开展水质监测、空气监测以及土壤监测等活动,将所检索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整理并上传到数据库完成处理。其中监测项目包括土壤质量、大气污染物、噪声及水质等内容,所设置的大气监测指标包括pm2.5、NOx、SO2等;水质指标主要有PH值、COD及溶解氢;土壤指标抱愧容重、质地、渗透性及含水量等,实现对环境的全面检测与评估。
其次,相关人员为维护生态环境的质量底线,还需掌握资源环境的具体发展范围及其中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通过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对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以国土资源规划的方式,增加环境资源保护活动中的预警措施,促使该地的土地资源能够被高效利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质量。
(三)创建生态环境管理平台,促进生态环境长远发展。
相关人员可以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层面上进行生态环境的规划,保证生态空间能够进行合理分布,使国土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促使生态环境与经济能够以和谐发展的形态呈现。
首先,其可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规划,融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生成环境保护平台,确保相关人员可以结合当前的空间结构,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有效保护。
其次,通过技术支持并配合科学用地的手段,让土地资源能够进行合理规划。适当地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力度,以长期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依靠生态环境管理平台远程监控环境保护现场,以促进生态环境长远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相关部门为顺利开展生态环境的管理活动,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面的内容,采用加强宣传环境保护工作,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完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质量;创建生态环境管理平台,促进生态环境长远发展的方式,实现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魏华, 曾玲, 文震林. 信息化背景下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效进行的策略[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3, 15 (04): 146-150.
[2]柳婷.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与管理[J]. 低碳世界, 2023, 13 (11): 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