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一直是个难题。根据调查,在小学阶段出现的写作困难将会伴随和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的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小学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思路[1]。只有为学生的语言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在运用和写作中建立起清晰的逻辑,才能实现写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另外,想象力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正确指导能使其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将想象应用于写作,能使学生的作文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 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趋于传统
小学生思维敏捷、活跃,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使灵活的思维能够在作文中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作文的想象色彩,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过于僵化、程式化、应试化,老师们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造成了由老师引导的写作训练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2]。这一现象表现为:第一,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理论与写作知识的灌输,从而固化了学生的写作框架和写作思路,使其创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了限制,想象思维也被禁锢;此外,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太过单一,造成了写作课堂上的乏味无趣,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使他们的想象力不能充分发挥并运用到写作中,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学生想象力不能应用于写作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他们对事情、事物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但是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老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也没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不能让他们对文章题目产生任何的联想,导致想象只能是想象,而无法应用到写作当中去。由于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限,因此,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也束缚了他们的思维。
(三)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外阅读
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制约着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难以找到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方向[3]。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缺乏大量的阅读材料积累,因此缺乏写作材料,无法流畅地构思文章。在面对写作题目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即使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恐惧。如果不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写作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二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启发的方式指导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灵感和想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启发式指导不仅要体现在写作上,更要体现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4]。通过日常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时能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同时,小学语文老师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在《花之歌》的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想象,并对诗歌进行续写。在《草船借箭》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周瑜与诸葛亮的谈话过程中的表情、动作、内心活动等想象出来,再由学生根据诸葛亮、周瑜的个性特征来创作一个小故事,以提高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文章编写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些课文虽言尽但意却未完,老师应该借此机会,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思路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续写。比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鲁滨逊后来会有怎样的境遇,让学生们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写出符合文章思路的新的小故事。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二)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交流分享能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沟通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激发灵感。在进行作文写作前,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交流汇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灵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给予适时的掌控和点拨,激发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思考。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状况,并以对话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启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然后让学生们思考真人老师和机器人老师的优势和劣势,并想象未来的学校、工厂、街道、公园等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包括描写的范围、方向、重点的描写部分和略写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是否还有更典型的实例可以用在文章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开拓思维。
(三)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写作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只有阅读能力提升了,才能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5]。小学阶段,因为学生的年纪小,对世界的体验感少,因此对于新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阅览区,让学生共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此外,在课堂中也可以插入学生近期阅读的读物,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小学生的想象力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凭空而来,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加强想象力的根本。在写作前,老师要尽量安排学生进行观察练习,并注重培养其观察兴趣和习惯,然后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情境或事物,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练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五)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社会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带领他们进行社会实践,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文中,从而避免生硬空洞的作文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引导他们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想象力拓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指导小学生学习写想象作文,是顺应其心理发展规律的,符合其心理特征,也必将会促进小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就学生的想象力加大培养力度,帮助其打下写作基础,丰富其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吴海燕.细化习作目标对提高小学中高段作文写作质量的影响[J].品位·经典,2021(10):151-153.
[2]罗先慧.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2020年度报告——基于《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转载情况的统计与分析[J].语文建设,2021(0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