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实践探讨
郑小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小斌,. 水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实践探讨[J]. 环境科学研究,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431.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水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实践。通过分析水电站运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了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文旨在为水电站的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水电站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电站;运行管理;环境保护
DOI:10.12721/ccn.2024.157431
基金资助:

引  言:水电站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探讨水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实践,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电站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电站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蓄水是水电站运行的基础,但这一过程却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当水库蓄水时,水流速度减缓,容易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富集。这些营养物质的过量积累会促进藻类等水生生物的过度繁殖,从而引发水华现象,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水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机械磨损、油污泄漏等原因,导致水质受到污染。这种污染不仅会影响水库的水质,还可能对下游的水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电站的建设往往伴随着水库的淹没区域,这些区域原本可能是丰富的生态栖息地。水库的淹没不仅会导致原有植被的破坏,还可能迫使一些野生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同时,水电站的运行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流态,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水流速度的改变、水温的变化以及水质的波动都可能对河流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生态问题,如鱼类迁徙受阻、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失衡等。

(三)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关系到能源供应,还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占用部分居民的土地资源,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同时,水电站的运行也可能改变当地的水文环境,进而影响农业灌溉、渔业捕捞等传统产业。此外,水电站通常位于风景优美的地区,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对周边的景观和旅游资源产生影响。一方面,水电站本身可以成为一处独特的景观,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对自然景观造成破坏,降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此,在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利用。

二、水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水质保护措施

水质是水电站运行中的关键因素,不仅关系到水电站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更对周边环境及下游用水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水质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是保护水质的重要举措。这一措施的核心在于通过科学布点、定期采样和精确分析,全面监控水库及下游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水质异常,预警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采取应对措施。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污染扩散,还能为后续的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优化水库调度方式以减少富营养化风险,是另一项关键的水质保护措施。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由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输入引起。通过优化水库调度方式,如合理控制水位、调节水流速度等,可以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这种调度方式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水库的蓄水功能、发电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在保障水电站正常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质的负面影响。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电站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实施生态流量放水制度以保障下游生态用水,是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设定放水流量和时间,可以确保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得到足够的水分补给,从而维持其正常运转。这一制度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水电站发电需求、下游生态用水需求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确保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水电站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对周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保护计划,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等。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三)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水电站运行管理还需要考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与协作是维护社会环境和谐的关键。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水电站管理部门需要积极与当地社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并寻求共同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协作与配合,可以减少社会矛盾,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也是社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这种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网络传播等方式扩大教育覆盖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三、环境保护措施的实践探讨与效果评估

(一)实践案例介绍

某水电站积极应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强化了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增设监测点和定期水样分析,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同时,优化水库调度,降低营养物质积累,成功减少了富营养化风险,确保了水质稳定。另一水电站则实施生态流量放水,满足下游生态用水需求,并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周边生态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通过设立生态保护区和恢复受损生态,显著提高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两家水电站的做法均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

(二)效果评估与反思

对于上述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在水质保护方面,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水质监测数据,可以发现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得益于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完善以及水库调度方式的优化。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可以发现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生态流量放水制度的实施保障了下游生态系统的水分需求,而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开展则促进了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一些小型水电站可能难以承担这样的成本。此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开展也可能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水电站积极投入环境保护工作;二是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降低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成本;三是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与协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水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水平。

结语:水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水电站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实现水电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平衡水电站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