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中华民族的共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本质价值观,少先队组织有着重要的任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追随者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儿童教育团队成员需要充分利用集体生活方式,以青年团队独特的组织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多渠道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牢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中华民族多种道德品质,可以说,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道德品质都在其中,在开展青少年爱国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队部必须充分利用很重教育资源,将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小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11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较短,使他们的价值观与成人有所不同,由于接触周围环境的时间相对较短,青少年很难从字面上理解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但是,这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学生们只要足够熟悉核心价值观里面的内容,进行学习,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那么,学生就可以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吸收养分,进而得到成长,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植入到学生的心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挂在学校外围,张贴在学校的主干道、每个中队和社会班级中,同时,还在学校电子屏幕上循环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滚动。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植入到学生的心中,做到熟记于心、牢记于心。通过这样全面的宣传方式,学生可以在宣传的磁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同时,大队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语言比赛、手牵手献爱心、主题观摩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强调核心价值观。它强调核心价值观,还有趣味性,迫使团队成员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寻找身边模范榜样,人人向善
榜样的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我们身边先进的模型和例子,学生可以从形而上学的概念中找到一个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并继续前进的对象。尤其是身边先进的模范,他们能感觉到、知道自己是活生生的个体,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一方面,我们通过周一的升旗仪式和板报,让团队成员了解新时代的楷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看相关人物的发言,让团队成员了解这些伟大人物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让他们在信息的言行中找到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组织专题团队会议,发现团队中的好人好事,将优秀的行为当榜样,让团队感受到身边学生的善良天性,不断优化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不仅可以找到学习的榜样,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经过训练和变革,可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践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
三、弘扬价值观从小做起,人人践行
唯有自我认同,方能自觉践行,唯有春风春雨,方能润物无声。学生有其根本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的习惯,引导他们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让他们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工作意识、社会意识和科学意识,可以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纯朴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说:“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的积累,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本质价值观,
(一)注重成长过程实践
从小做起,是时间的概念,从儿童成长的开始,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生理心理特点,儿童正处于形成对生活、世界看法的重要阶段。从小灌输正能量真善美,就可以让孩子热爱土地、热爱人民、热爱工作、热爱社会主义。如果我们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文明健康行动,通过对学生进行不要乱扔垃圾的教育,然后让他们在家对家人进行教育,带动家人,可以引导他们爱护环境,养成不破坏的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学校里,孩子们可以在“拒绝乱扔垃圾,我与好习惯交朋友”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做出承诺,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团队成员重视周围环境是好少年的文明举措之一,回到家,让他们带动自己的父母加入进来,比如每年的雷锋日,开展“雷锋班”活动,引导学生做事做好学生,做好人。穿红衣服上街当交通指挥员;组织了学生一起去敬老院,帮助收拾卫生,为老人们表演节目,与老人们多多交流,让老人感觉没有那么孤单。大队还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行动:每个月去社区服务大家,每个月让学生选一本好书阅读,每天讲文明礼貌用语,每周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提高社会主义核心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把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融入全校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到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中。
(二)重视身边小事引导
“小”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年9月,组织“感恩教师”系列活动,向教师献花、送卡片,是对教师的敬意。每年6.1儿童节,大队都会组织“六一儿童节美食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清明节假期时,我们将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墓,学习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勇无畏、不畏艰险、不畏艰险的烈士高尚品质,表达敬佩之情。为革命先烈。寻访后,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真的很难取胜!访问也更加坚定了学生们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决心。学生们的心更近了,我们决心共同实现强国梦!我们用好每一个节日,用好身边的一切资源,从传统活动的开展到启动创新活动,带领团队成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沐浴核心价值观雨露,人人成长
同时,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等原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社会意识,很容易会犯错误,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虚心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批评的习惯。我们大队每学期都召开家庭会议,向家庭介绍重要活动,加强家校沟通,进而让家长监督学生的进步学校定期召集优秀辅导员对家庭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家庭教育人的知识面。心理老师以一种方式解决团队成员的心理问题。及时为学生的进步保驾护航。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遵循成长规律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要把核心价值观做的更细、更实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走进他们的生活,引领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高军.管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先队活动的有效途径[J]. 新课程(中),2019,(03):42.
[2].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先队阅读体验活动的启事[J]. 中学生,2015,(12):58.
[3]倪艳青. 创新少先队活动 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五中心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纪实[J]. 中小学校长,2015,(03):32-34.
[4].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 全国少工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小学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J]. 上海少先队研究,2014,(04):4-6.
[5]王文娜. 创新活动形式让核心价值观与孩子共成长[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