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为农社区环境噪声测量及评价
赵凤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凤杰,. 珠海市为农社区环境噪声测量及评价[J]. 环境科学研究,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435.
摘要: 对珠海市为农社区的环境噪声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分析了其现状和噪声来源,结果表明:为农社区的噪声平均强度低于标准规定限值,但也有部分区域超标,临近交通干道的边缘区域、施工区域、农贸市场的测点噪声超标,并针对超标的区域,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 声环境;噪声测量;噪声评价
DOI:10.12721/ccn.2024.157435
基金资助:

1 引言

居住区作为居民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环境噪声是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高的噪声水平不仅会引起听力损伤,还可能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据统计,在我国环境污染投诉中,噪声扰民的投诉占比达到了1/3~1/2之间,成为居民环境投诉的主要问题。因此,对居住区环境噪声的测量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珠海市为农社区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老旧街区,建筑类型复杂,交通流量大,噪声源多样。本文以为农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对其环境噪声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评价,分析了社区内不同区域的噪声现状及其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为农社区的总体噪声水平符合标准,但部分区域存在噪声超标现象,尤其是临近交通干道、施工区域和农贸市场等噪声源集中区域。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类似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噪声监测方案

2.1监测对象

为农社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建于1986年,是一个由沿河小区和一些自建房组成的开放式老旧街区。社区占地22万平方米,共有2456户家庭,居住人口约8523人。社区四周由翠华路、紫荆路、翠香路和沿河东路围绕。东面的翠华路为单向一车道,西面的紫荆路为双向三车道,南面的翠香路为单向双车道,北面的沿河东路为双向双车道。

社区内部由三条道路划分为四个地块,并形成两处丁字路口。社区内有一座农贸市场,中部设有第七中学和紫荆幼儿园,这些教育设施被住宅区环绕。由于社区的建筑类型和年代复杂,居民活动频繁,交通流量大,噪声来源多样,因此选择该社区作为噪声监测对象,能够全面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社区噪声的影响,并为后续的噪声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见图1)。

1740635819229.jpg 

图1 为农社区平面图及测点分布

2.2监测布点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初步分析显示为农社区内的噪声主要来自农贸市场、一楼商铺、社区内部交通及邻近交通干道。因此,在选择监测点时,不仅在社区内不同的住宅小区内部设置了测点,还考虑到商铺集中区域及临近交通干道的边缘区域。此外,在教育区(第七中学和紫荆幼儿园)和为农市场也设立了测点。

监测共分为教育区、住宅区、农贸市场、临街区域四个功能区,共设置了19个监测点。(见表1)具体分布如下:教育区设置了两个测点,分别位于第七中学前门和紫荆幼儿园门口;住宅区内设置了11个测点,覆盖了主要的居住楼栋和街道;农贸市场区域设置了两个测点,分别位于市场楼上居民区和停车场门口;临街区域设置了四个测点,分别位于临近主要道路和交叉路口的位置。这些布点能够全面反映社区内不同区域的噪声状况,为噪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分布图见图1。

表1  噪声监测点的分布

 1740635893597.jpg  

2.3监测方法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监测仪器采用爱华AWA 6228+多功能声级计,监测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控制在5.5m/ s以下。

本次的噪声监测在2022年9月23日到9月24日进行。根据居民行为活动,每日测量时间分为四个时间段,分别是8:00-10:00、10:00-12:00、14:00-16:00和16:00-18:00。测量采用的监测指标为等效连续A声级Leq。每个测点连续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测量值。

3社区环境噪声测量结果及分析

3.1 环境噪声测量结果

各监测区域数据见表2,表2中列出了各测点在不同时段的测量值、平均值及噪声来源。

表2社区各时段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1740635928453.jpg

3.2环境噪声评价与分析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珠海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为农社区被划分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日间环境噪声限值为60dB。通过对各监测点的噪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现象。 

3.2.1 教育区噪声情况

在教育区,第七中学前门和紫荆幼儿园门口(测点1、2)测得的噪声分别为63.7dB和61.2dB,均超出标准限值。其中,第七中学前门的噪声超标3.7dB,主要来源于学生、车流及施工噪声;紫荆幼儿园门口的噪声超标1.2dB,主要来源于小孩和车流。幼儿园在上学期间噪声水平较高,主要原因是送小孩的家长在此集中,且正值上班高峰期车流量较大,同时施工活动也对噪声水平有较大影响。

3.2.2 住宅区噪声情况

住宅区内部测点(测点3-13)大多数噪声水平在标准限值内,仅有测点9的噪声超标,测得噪声平均值为57.5dB,主要来源于居民活动和施工噪声。其他测点的噪声主要来自居民日常活动,即使有车辆噪声干扰,但对整体噪声水平影响不大。测点9因为存在施工活动,导致噪声水平超标。 

3.2.3 农贸市场区域噪声情况

农贸市场区域(测点14、15)的噪声情况较为复杂。测点14位于为农市场楼上居民区,测得噪声平均值为62.1dB,超标2.1dB,主要噪声来源是人声、喇叭、音乐和剁菜声。尤其在早晨8:00-10:00间市场人流量大,噪声水平较高。测点15位于为农市场停车场门口,测得噪声水平为58.1dB,虽然噪声水平较高,但未超出标准限值。这表明农贸市场的噪声主要影响其楼上居民,对周边区域影响较小。

3.2.4 临街区域噪声情况

临街区域(测点16-19)的噪声水平普遍较高,均超出标准限值。测点16位于3栋超市门口,测得噪声平均值为66.9dB,超标6.9dB,主要噪声来源是人流、车流及施工噪声;测点17位于珠海农商银行附近,测得噪声平均值为65.1dB,主要噪声来源是人流和车流;测点18位于兴泰大厦2号楼,测得噪声平均值为64.1dB,主要噪声来源是人流、车流及非机动车噪声;测点19位于紫荆园公交站附近,测得噪声平均值为66.1dB,主要噪声来源是单车铃声、车辆喇叭和公交车噪声。这些区域因为靠近主要交通干道,交通噪声对其影响较大。 

3.2.5 社区内部道路交通噪声情况

社区内部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相对较小。测点1、8、9、11、13和15比邻社区内部道路,其中仅测点1和测点13的噪声水平超标,其他测点的噪声水平均在标准限值内。测点1和测点13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内部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的叠加影响,其他测点受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小,噪声水平在可控范围内。 

3.2.6 施工噪声的影响

施工噪声对部分测点的噪声水平影响较大。测点1、8、11、16和18在测量期间均受到施工噪声的影响,这五个测点中有四个测点的噪声水平超标。尤其是测点16和18,同时受到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的影响,噪声水平超标较大。这表明施工噪声是导致这些测点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噪声,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3.2.7 总体噪声水平评价

根据监测数据,为农社区的总体噪声水平平均值为59.1dB,虽然在规定的限值内,但部分区域的噪声水平超标现象明显,尤其是临近交通干道、施工区域和农贸市场的位置。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和市场活动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来源,应重点控制这些区域的噪声水平,改善社区环境质量。

4 结果和建议

综上所述,为农社区的环境噪声基本达标,但也有部分区域超标,超标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临近交通干道的边缘区域、施工区域、农贸市场的位置。因此可以采用控制噪声源和改善噪声传播途径来减少社区噪声污染,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针对临近交通干道的边缘区域,应采用双层隔声窗等建筑隔声措施,并在阳台等处进行消音减噪处理,以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同时,住户在休息时应尽量少开窗,以进一步降低噪声干扰。二是适当增加社区内的绿化面积,在建筑周边、停车场边缘、健身区域和小广场等地增加灌木或种植树木,利用绿植的吸音作用减少噪声传播。三是为农市场应加强对噪声源的控制,限制喇叭和音乐等噪声源的使用,降低市场活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四是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施工活动,并控制机械设备的噪声上限,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隔音降噪措施,确保施工噪声在可控范围内。

感谢珠海科技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2019级周婧、林嘉凡等15位学生参与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柳.建筑物理[M].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2]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第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J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

[4]珠海市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202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