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钟山说事》谈地方台如何做好新闻评论节目
孙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建,. 从《钟山说事》谈地方台如何做好新闻评论节目[J]. 新闻传播研究,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036.
摘要:
《钟山说事》作为一档有湖南经视推出的地方民生评论节目,一经开播,不仅在当地也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2012年6月《高考天问》这期节目播出之后,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本文从选题内容、评论风格和主持人个性化三个方面对《钟山说事》的栏目特色进行分析,来探究这档地方节目在全国范围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关键词: 民生新闻评论节目选题内容主持人个性化
DOI:10.12721/ccn.2022.157036
基金资助:

《钟山说事》是由湖南经视于2011年打造的一档每天18:00-19:00播出的民生新闻评论节目。该节目于2011年底获得湖南广电最佳栏目奖。节目的主持人主要是钟山,后期也加入过主持人高旭。但是比起高旭,钟山更加出名,被网友点评为“最有血性民生时政主持人”。开播之后,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荣获“中国十佳电视栏目”、“电视民生类年度增长潜力节目”众多奖项,它对时事民生的深度剖析和犀利点评,创立了湖南电视节目的一种全新形态。尤其是2012年6月特别专题《高考天问》这一期节目播出之后,节目内容从各个角度展露了高考模式下的某些畸形现象,钟山的评论振聋发聩,引起很大的反响。节目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后,短短10天时间,视频点看量突破650多万,评论量超过15万,百度搜索高考天问,条目结果超过700万个。节目后期调整到22:50-24:00播出,并于2018年停播。

本文将从选题内容、评论风格和主持人个性化等三个方面来分析该栏目的特色,从而探讨地方民生新闻评论节目获得更加广泛关注的原因。

兼具地方性和热点性的选题内容

一个好的新闻选题不仅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同时能够提升栏目的品质。因此,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决定着一起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成败。“广义的选题,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评论什么,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叫做选题计划。选题计划是特定时期宣传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具体选题的取舍具有支配作用。狭义的选题又称为议题,它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和论述的选题,即选择和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1】

一档民生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内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关注地方民生,具有贴近性。只有选题内容与当地群众密切相关,节目才能承担作为本地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节目才能首先在当地获得一定的关注度和群众基础。《钟山说事》注重选取一些与当地观众接近性高、贴近性强的话题,选取这一类话题进行评论,能够更加贴近观众日常的生活需求和关注,引起观众情感和心理上共鸣。《钟山说事》所选取的“湖南农大自主招生”、“长沙一块钱的公交去哪儿了”、“保护长沙古城墙”等选题都注重从当地观众关注的话题入手,具有接近性和贴近性,符合一档民生评论节目的定位。

同时,选题又不应该过于局限在当地民生话题中,而应该扩大自己的选题范围,从更具广泛的地域覆盖面的选题入手,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事情。从“高考天问”到“农村污染”,从“天价药物”到“地铁文明”,节目选题又关注到一些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使得节目不再局限于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具有忧国忧民的大胸襟和高品格,体现节目心忧天下的大情怀【2】。这也能够从受众面层面拓宽广度,从而使得节目不仅在当地受到关注,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次,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越高,就越具有讨论的空间和意义,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关注和讨论。《钟山说事》在选题方面也注重选取新闻价值高、话题敏感的事实,比如“三聚氰胺”、“辣条卫生情况”、“整容纠纷”、“地沟油”等,这些选题内容往往更具评论的价值和空间,更容易在社会大众中形成观点和看法,挑起观众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从而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同时,对于这些选题进行评论也能彰显栏目的新闻责任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犀利尖锐,见微知著的评论风格

在民生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民生新闻要走向“公共新闻”的形态,做到差异化报道,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分析。“公共新闻”是美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理论,旨在阐述新闻颖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组织和推动公共讨论和复兴公共生活,告诉社会工作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一样,应该以小见大,折射出公共领域的焦点话题,引发公众广泛、持续的讨论,并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3】

《钟山说事》的评论风格犀利毒辣,能从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寻求到新的角度,同时又尖锐犀利,戳中问题的矛盾之处和观众的痛点,多以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批评为主。《钟山说事》在评论上能够做到见微知著,通过深度报道微不足道、老生常谈的问题,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在《高考天问》这期节目中,主持人钟山从高考所引发的现象本身入手,进而分析高考制度下带来的地域不公平、高校招生和培养制度不完善以及最后所带来的的就业不公平的问题,层层递进,对于高考制度进行猛烈地抨击,击中观众的痛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同样,《钟山说事》在评论时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探讨问题不被关注的角度,从而把老问题谈出新观点,彰显媒体人对社会的关怀和责任。《钟山说事》不局限于单纯的事实性信息的传达,更多的是通过事实性信息的有机整合,进而引发观众深入思考新闻事实背后的社会意义【4】

同时,作为一档地方台的民生评论节目,《钟山说事》的评论也注重评论语言的平易近人,在传播观点的时候,多使用口语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这降低了观众的理解门槛,也符合电视语言的表达方式,拉近了和观众的视听距离。同时,偶尔说出的俗语和俚语以及地方方言,更能增加亲切感,提高电视的可看性。另一方面,在评论一些政策性新闻时,也会用观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解读,将硬新闻软化,使得硬新闻符合民生节目的整体定位和效果。

主持人钟山的个性化特点加持

主持人富有个性化的风格也是民生评论新闻节目的竞争力所在,是区别于其他的节目的显著标志。评论的个性化能够直接给观众形成品牌效应,给栏目带来忠诚度、知名度和收视率,主持人本身能够成为栏目的“符号”,带来人格化的象征。

《钟山说事》主持人钟山在2011年节目开播之前就有多年的民生新闻工作经验,2004年在长沙政法频道晚间时段担任节目主持人期间,创下了政法频道晚间时段收视高峰以及最高的收视点;在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主持《九点半》民生新闻节目是被称为“新闻怒汉”【5】。多年的民生新闻主持经验让钟山在节目中极具人格魅力,对社会不公进行批判时言辞犀利、充满血性;对百姓关注热点进行深入解读时,沉稳深邃,令人信服。人格化的主持语态将个人风格与节目内容完美融合,让新闻融入主持人的新闻激情,为节目打上个性烙印,使得节目与关注更加贴近,让观众深受感染。

作为一档民生评论类新闻节目,主持人钟山长相朴实普通、平凡憨厚,在众多新闻主播中不属于出类拔萃、眼前一亮的形象。但正是这种普普通通的长相,会使得主持人钟山在视觉上没有攻击性,不高人一等,不会给观众产生距离感和压迫感,使观众易于接受其观点。在节目上看着主持人,观众不易产生看节目的距离感,更感觉是小区里的叔叔大爷在和观众侃天侃地,进行聊天,增加主持人的亲切感。

同时,主持人钟山也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单纯的语言表达是有一定限度的,将手势、表情、眼神、动作等体态与语言有机地加以结合,能够表达更丰富的意义,也能传达一个更丰富的自我【6】。钟山严肃冷峻的面部表情和略显夸张的肢体动作相配合,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能使观众更加愿意倾听他的观点。在节目的评论过程中,在讲到情绪高涨时,他会频繁地运用挥手、握拳、摇头和身体前倾等肢体动作,增强话语的表现力,使得观众产生极强的共鸣。节目设置有两个主要的机位,钟山在评论到慷慨激昂的时候,会通过转换机位的停顿增强情感的表达力,使得观众紧紧地跟着主持人的逻辑和情感走,从而更加认同主持人的评论观点。

但是具有点睛之笔作用的是钟山的说话风格。主持人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以及他的预感、语态都会直接影响到节目传播效果的好坏。钟山惯于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加快语速来强化自己的情绪,内容上构建上层层递进,语言表达酣畅淋漓,观点犀利准确。他慷慨激昂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张弛有度的表达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把观众带入他的逻辑,顺着他的情感,从而赢得观众对其观点的认同。在《高考天问》这期节目中,钟山开篇就运用多个排比句,以“我不知道一个考试有多么重要”,连续发问,振聋发聩地评论出高考制度下存在的各种弊端,发出气势如虹的“高考天问”。对高考制度下“毒死青蛙”、“隐瞒父亲去世消息”等事实的列举,最后发出评论“这是人性的扭曲。”在列举事实后,在对高考的地域不公、高校的科研乱象等问题抽丝剥茧,最后直指就业难的问题,评论内容层层递进,语言酣畅淋漓、尖锐犀利,对高考制度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得到了受众的认可。

《钟山说事》作为一档地方台的民生新闻评论节目,由于其选题兼具地方性和热点性,评论风格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和主持人钟山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不仅在湖南当地获得极高的收视率,也通过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极高的关注,这三点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丁智勇.新闻评论性节目的选题与策划[J].中国摇篮.2007年09期

【2】沈湘进、马宁.湖湘文化与本地新闻节目的互动关系研究——以《钟山说事》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3】朱青、江黎黎.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新闻实践.2005年02期

【4】向修竹.《钟山说事》栏目的特色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柳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钟山说事》的语态分析[J].电影评介.2013年16期

【6】范文琪、李兴亮.电视人钟山走红的原因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11期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