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法的计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1]。
1.2体育与健康课程
如果我们单单是从学科定位的方面来看的话,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课程的下位概念,一般有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的研究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其首先是一门课程,它是一种有时间、有地点、有目的的集体活动。
第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种体育锻炼活动,是指学生从事的体育锻炼活动,以此来达到提高身心健康的目的。
第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种方案,方案中规定了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
2.教师职业倦怠
2.1国内教师生存状态的相关研究
有关于教师生存状态具体概念的界定,在《教育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一文中,牛利华认为教师的生存状态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2]。
在《地方性本科大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善策略》一文中,作者认为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指“教师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自身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时,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自身的专业素养、工作压力及回报、社会地位、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等一切的状态之和”[3]。
由此可见,教师生存状态的相关概念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并没有限制在吃穿住行的某个具体方面,它可以将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社会自我认同、专业发展以及职业幸福感都包含在了这一状态中[4]。
2.2高中体育教师生存状态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我们务必实现: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使教师成为一种让人羡慕的职业。但是通过目前与教师职业荣誉感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发现,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依旧是实情。黄淑华等人在研究中提到:中小学教师是一个被社会弱势群体所看重的,具有稳定性的一种职业,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大学教师的声望最高,而中小学教师的声望却一般处于居中偏下的位置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教师的工资收入在逐步提高,但是相比较于目前的生活物质状况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而且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的专业水准不如医学、法律等,这使得体育教师工作具有较强的替换性,许多别的学科的教师都可以代上体育课,使得社会大众并没有把体育教师看作是一种专业技术职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以济南市高级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存状况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个区的50名高中体育教师为调查样本。
3.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通过中国知网 CNKI 数据库与学校图书馆,查找关于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的文献,并将国内外相关的期刊、优秀的博硕士论文、会议报告专著等进行收集整理。我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掌握了一些关于此方向的知识,为此次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访谈的方法,与受访人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以此来了解受访人真实的想法和态度。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师的认知有待提高
通常人们对某一个事物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事物的主观性看法,从而生成一种主观印象,但这种先入为主式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我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就比如体育教师一直被社会大众认为是各学科中最轻松的一门学科。而且在当今社会、学校中或多或少依然存在轻视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现象。
4.2高中体育教师工作环境有待改善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关注,财政投入的力度也加大了许多,各学校开始添加新的教学设备。我们可以发现,单独的体育办公室存在于城市学校的比例较多,而乡镇的一些学校几乎没有单独的办公空间,大都是和其他科目的教师共用一个办公室,并且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设施与器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比如:在部分学校田径场是三百米规格的。
4.3高中体育教师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体育相关的政策条例,但如果不落实到学校中去,那这些条例又有什么意义呢?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对于新课程改革并没有认真去实行,学校也没有太多的宣传推行。以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改进于提高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成效。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与教师职称的评定息息相关,而职称又与薪资报酬挂钩,薪资报酬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生活水平,因此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必须要做到明确合理。
5.结语
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现如今体育逐渐迈向更高的台阶,这需要通过学生、教师、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更多的体现在了学校体育教学中,这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飞跃,需要一线体育教师、教科研工作者从实际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善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6.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2]牛利华.教育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J].教书育人,2003(08):4-5.
[3]宋广文,魏淑华.教师自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价值[J].教育研究,2005(07):9.
[4]陈云英,孙绍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1994,17(03):146-149.
作者简介:李雨菲(1997-),女,汉,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