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
简慧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简慧敏,. 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J]. 地理研究进展,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024.
摘要:
地理是学生进入初中时遇到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学习困难,甚至可能不知道地理研究是什么。教师不应允许学生在学习期间带着此类疑惑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地理研究,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敏感性。地理与生活之间的重合性很高,可以消除一些学生陷入的“地理无用”的心理状态。通过现场教育,学生将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知识和记忆将更加可持续和稳定。通过将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场景,使他们更容易将知识带入生活,从而培养他们应用知识达到对知识应用的技能。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路径
DOI:10.12721/ccn.2024.157024
基金资助: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地理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学生需要,生活化教学进入了初中地理教育视野。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回到生活中去,使他们在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的教学能使单调的课堂充满生气,可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把抽象的理论和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推动有效的课堂建设。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

新课改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第一位,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基础,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探索和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是,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以“主导”的形式为基础,既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学生在思维上太过被动。

(二)教学手段单一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依靠的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开放性和交互性,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对地理教学失去了热情。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构建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在传统地理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受应试考试的影响,许多教师更加重视地理理论的教学。因此,这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研究兴趣的有效性。然而,如果教师明智地设计“生活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就可以缩短学生与地理知识的距离,削弱教学的抽象性。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地理知识的学习,达到逐步增强学习地理乐趣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培养学生地理研究兴趣的效果。

(二)有助于拓宽学生地理学习思路

广度和深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特征。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学习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不能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更不用说他们可以将地理知识用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创新。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吸收课本上的知识,帮助他们从实践的角度深入思考地理,拓宽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觉应用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技能。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既能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又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质。在具体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辩论赛、实地参观等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章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周围有湖河流的地方,进行“围湖造田”的实践研究,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下,了解填湖造田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利益和方便,并让他们对填湖造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纳分析。在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的实践中,学生们可以更深入、更直接地了解到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地理学科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以生活要素为基础,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

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联系,并将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结合生活中的知识来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气候》的时候,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应该把周围的气候环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些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地理知识点。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何会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何夏日爱下雨,冬天爱下雪,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开始进行教学,这样的引入方式,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激起他们寻找其后成因的愿望,使他们能主动地参加到教学内容中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将现代科技手段与初中地理教学相结合,可以使生活化教学更加有效,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让学生在三维仿真的情况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单元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让学生浏览自己生活的家乡的地形地貌,浏览有关我国地形的相关网页,观看地形科普影片,进行有关地理资讯的查询,扩大地理知识的范围。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够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这也顺应了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增强了地理教育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初中地理教师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中贯彻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地理内容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气的气氛,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韩晓梅.浅析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应用[J].读写算,2020(29):195.

[2]李彬.浅谈回归生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29):65-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