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
苏秀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苏秀萍,. 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J]. 中国设计,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0106.
摘要: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设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且整体发展也正朝着现代化趋势转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融合性国家,尤其在建筑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艺术,但是在兼容世界新事物的同时,建筑设计越来越新颖,不仅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建造理念,更是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设计风格,已经很难在当下的建筑中看到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特点的建筑了。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得到传扬,还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下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应将历史传统元素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基于此,以下将针对建筑设计中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展开分析,充分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特点的建筑设计,形成新的建筑发展浪潮。
关键词: 建筑设计;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体现
DOI:10.12721/ccn.2022.1570106
基金资助:

引言: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仅用于汉族这一庞大的民族群体,还拥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而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尤其是在建筑方面,特色非常鲜明,这些背后是时代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淀,才得以造就建筑的结构设计理念。比如:土家族的吊脚楼、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布依族的石板房以及彝族的土掌房等等,都充分显示了民族的文化特点与民俗风格。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全国都在推行城市化建设工作,建筑变得单一化、缺乏新意,根本没有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传统民俗文化。因此,为了传扬传统民俗文化,打造具有我国特色风格的建筑,应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研究工作。

一、 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一)传统民俗文化的形成

民俗文化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传统民俗文化就是历史的沉淀与积累而保留下来的。那么这些传统民俗文化是如果形成的呢?首先,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涵盖了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习惯特点逐渐形成传统,各个民族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其次,受到宗教信仰的熏陶,许多少数民族对于宗教信仰非常信奉,比如:满族推崇萨满,回族、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则信奉伊斯兰教,而一些南方的部族信奉妈祖娘娘等。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节日与生活习惯都是从中演变而来的。最后,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本就比较辽阔,而其居住又是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所以各个民族之间也比较分散,但有相对集中。比如:满族基本居于北方地区、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维吾尔族集中于新疆以及蒙古族遍布内蒙古等。所以,这就导致不同的民族存在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处的环境也完全不同,所以服饰、饮食、婚丧嫁娶于生活方式的习惯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逐渐演变为当地的风俗文化,流传于世。

(二)传统民俗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首先,具有传承性,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其次,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的积淀而来,且充分融入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容,所以民族特色十分鲜明。再次,历史悠久,因为我国各个民族都是从古至今发展而来的,民俗文化也是一点一滴在岁月的洗礼中形成的,所以每一项传统民俗文化都是时间流逝的见证。最后,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二、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一)空间设计手法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尤其是在空间的设计上,采用方正对称的空间规划理念,利用围合的方式构造成一个空间,将居住生活的环境与外界相隔绝。这种空间设计不仅使居住者的隐私受到了保护,更增强了文化体验感。同时,还可巧妙的融入了园林设计的布局理念,利用建筑物与景观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进行空间设计,并通过设计实现了层次感的丰富。在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上,也通过建筑与街道的空间布局优化设计,实现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城市布局规划。

(二)建筑元素

元素符号是一种传递文化信息,增强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当今很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师为很好的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生活认同感,同时让传统的元素符号与现代建筑充分结合,提高我国的文化宣传力度。比如在当前建筑中外观的色彩搭配、建筑结构、形态特点以及立面线条等等。同时,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层次的分化来体现传统民俗文化。

(三)建筑形制上

建筑的形制上通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在造型和结构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除了设计理念不同外,不同的建筑材料应用也促进了不同风格的形成,它们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被传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建筑形式以及一些建造技术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想要很好的传承下去就需要设计师建造技术应用方法的创新,将传统的建筑形式创新的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这方面能够很好的融入传统民俗文化,选择适合的民俗特点结合在设计当中,并充分应用现代化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传扬传统风俗文化的同时,又能够增强建筑的绿色价值。

(四)在建筑文化精神中的体现

在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中,除了对建筑形式和相关的方法应用借鉴外,还应注意到传统文化精神在建筑中的体现,考虑到人文精神与生态环境的结合,确保天人合一的思想的运用,实现整体设计的和谐统一,将设计者的情感融入到具体的设计构思中,使建筑具有人文精神的体现。每一个建筑彰显的都是时代的发展与印证,那么,建筑的设计要求不仅体现在功能上,更包括建筑文化精神的建设。在传统民俗文化中,有许多图形都象征着美好的寓意,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充分展现在建筑文化精神中,并在设计中显现出来,比如鸟巢的设计就充分表达了摇篮发展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已经逐渐被遗忘,在建筑设计中几乎无法体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遗留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加强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改变建筑行业受到世界新潮流冲击的现状,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摆脱千篇一律的发展状态,实现现代化建筑于传统民俗文化的高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枫.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04):232-233.

[2]张玉明,孟小汶,乔淑满.周村大街传统建筑文化特质研究[J].艺术教育,2015(09):274.

[3]鲁江伟,余娜,刘付勤.泉州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8(05):87-90+103.DOI:10.16125/j.cnki.1009-8224.2020.05.018.

[4]高磊,段广德,敖利平.民俗文化元素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榆林市东沙生态公园设计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01):96-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