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建设探析
李志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志佳,. 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建设探析[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3.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区的阶段,那么社会工作者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创建文明和谐的社区。本文聚焦于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人才结构与培养问题,分析现如今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方法。
关键词: 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作用;构建模式
DOI:10.12721/ccn.2021.157113
基金资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和事业单位也逐渐将部分的职能转交给社区,可见我国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快速发展和管理地位。因此,社会工作需要思考怎样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如何加快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都是社区建设的关键[1]。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建设的方法。

一、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结构与培养现状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结构的现状主要从年龄,学历以及专业技能三方面来突显。从年龄上来看工作人员的年龄都在45-50岁之间,年龄偏大,主要是从之前的居委会人员演变而来,工作上较为热心与热情,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缺少技能与先进性;从学历上来看扎根在社区工作的服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因为社会工作目前还处在上升的阶段,大众的认可度不高,在薪资待遇方面也不是很理想,所以,那些接受过专业学习的高学历人员往往参与本领域的工作概率较低,而且在短时间内较难提升[2];从专业技能方面来看专业知识较为薄弱,因为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工作人员专业性较低。在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在,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需要更高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在现实中又缺少专业的人才。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主要是高校专业培养和在职培训这两个途径。在国家大力倡导社区建设和日前需求增多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社区管理,社区工作,社区服务等等。学生会在专业老师的培养下,较为系统的学习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方针政策,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毕业后难以达到最优的状态;从目前参加在职培训的人员来看,大多是社区在岗职工,主要来学习社区工作的方法与理念。这种培养方式较为实用,以较快的速度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构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在人才结构方面,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才定位不明确。由于基层繁琐的事务,大多的工作人员都是选择向上发展,即使参与社区社会工作,对自身的定位也没有明确的认识,遇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会选择离开;第二个问题是人才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并不是人才需求不足或者是过剩,而是岗位工作的稳定性较低[3],要么就是工作人员无法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要么就是专业人才不会从事该岗位。

在人才培育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不可调和,大多在岗的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理论,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却又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这充分表现出激励体制的不完善,新时代的高标准与严要求[4]

三、 构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模式

首先是人才开发模式。有效构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模式,就要进行人才的开发。第一,提升人才技能。目前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不多,在岗的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集中进行培训,实现目前的缺口问题,提升其工作专业化能力[5]。第二,引进人才,许多发达地区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一些急需人才的社区中可以加强人才的引进力度,构建全面的开发体系。第三,提前制定培养计划。从高校中选拔有意向进入社区工作的学生,提前培养实践专业技能,以便更好的适应该岗位。

然后是人才长效模式。第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大家明确社区工作的理念,为工作人才更加持久高效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大培育的力度,提高人们对社区社会工作的认识,逐渐提升社区社会工作在大众心中的认知与地位。同时,借助高校培养的力量,建立专职的实践基地,大幅度培养专职人才,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将专业与在职有效结合,普及教育,更大范围覆盖。第三,加强组织领导,有效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6],与相关部门有效配合,整合力量培养人才。

其次是人才保障模式。这是对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一种有效保障。第一要健全薪资保障体制,目前大多数社区薪资待遇还较低,相关部门和政府需做好支持与后盾,建立多效的薪资保障。第二要健全激励体制[7],从服务内容,薪资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优秀的社区社会工作者要适当的进行物质奖励,推动综合性人才的提升。第三要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岗位要求和职务责任,工作岗位的空间不断扩升,实现社区工作岗位职能的最优化。

最后是人才职业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才模式,培养是基本,鼓励是保障,发挥价值是最终目标。第一完善社区社会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制度体系,部门管理的模式,在监督和管理的基础之下,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8],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第二做好管理模式的改革,在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借鉴优秀的管理模式与经验,不断总结,摸索出更完善的管理模式,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即时解决问题,保证工作的良性运行。第三建立竞争机制,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工作水准。

四、 总结

健全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建设,都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坚实基础。而人才开发,人才长效,人才保障,人才职业的模式可强化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提高工作质量,让社区社会工作者真正发挥职能的作用,建设美好社区。

参考文献:

[1]构建三级体系赋能社会工作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民政,2020. 

[2]汪慧萍,龚妮.创新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以贵阳市城市社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3]支艳春.湖南省乡镇社区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探索——以长沙市C县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20.

[4]颜小钗.加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助推城乡社区治理提档升级——成都“1+2”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制度解读[J].中国社会工作,2020.

[5]曲玲玲,匡敏.我国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作用模式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6]于秀玲,张建华,刘淑娟.服务学习模式在社会工作人才实务能力培养中的运用——以社区工作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

[7]袁光亮.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北京市2019年第二期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胜任力训练营学员的调查[J].北京青年研究,2020.

作者简介:

李志佳(1997.05-),女,汉,河南郑州人,社会工作硕士,黑龙江大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