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韩昊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昊禹,.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984.
摘要:
在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似乎并不被学校和家长所看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有效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部分而越来越被国家和社会所重视。尤其是初中的体育教学,因为在初中生的成长阶段,身体正在经历剧烈的增长过程,所以初中生的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此,本文就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984
基金资助: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模式仍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然后再进行训练,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对体育品质、体育意识、体育知识等综合素养,缺乏重视度,枯燥辛苦的训练,常常会使学生丧失体育兴趣,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有所缺失。在现代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育核心素养教学内容

1.运动认知能力

对于体育教育的正确认知是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活动的关键,只有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正确掌握,才能自主进行运动项目,所以对于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运动认知能力从简单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对于各种运动理论知识和各种运动项目中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运动和健康之间的联系。学生首先对于运动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比如说在打篮球之前要明白篮球的大致规则,然后学习运动中的各种技能,比如说学会了篮球的基本规则以后,学生要掌握三分球的技巧。至于运动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因为不科学的运动会损伤人的身体,况且有些运动会伴随人的一生,所以要进行运动和健康之间关系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以后能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

2.运动实践能力

体育教育最明显的目的就是学生能够进行各种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最终达到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对运动产生兴趣,并且进行自我锻炼。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课堂活动中时,既要保证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实践能力。在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于学生的运动实践能力学习的目的,除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以外,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并将健康的运动习惯进行保持,最终全面提高我国民众的体育能力。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体育的教学地位已经提升,传统被占课的现象已少有发生,体育教师要全面认知体育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塑造学生的体育品质和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重视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以中考考试为教学目的,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兴趣的培养开始,到习惯和意识的养成,再到体育品质的提升,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明确自己要培养的体育核心素养,然后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核心素养的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以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三个维度来设计体育教学的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即体育知识与要掌握的体育技能;能力与方法目标,即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培养,以及运动意识、运动习惯的养成;情感价值观目标,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的体育情感态度、道德和品质。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涵盖了核心素养的各方面内容,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对学生的培养会更全面。

2.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传统教育模式下,对于学生强烈要求个性发展的需求已经没有了吸引力,最简单的田径800米、田径400米和立定跳远跳高作为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四大金刚,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提起学习的激情,再加上枯燥乏味的热身和拉伸活动,初中生很难在这样的课堂中提高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课堂活动时,一定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改革和升级。首先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升级,在传统课堂中一般是体育教师进行基础的动作讲解和示范以后,由学生自由训练,大概半节课的时间,剩下的半节课交给学生自由活动,这样既没有教学效率,学生也没有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逐帧播放世界运动会上长跑短跑运动员的起步动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观察在跑步中,长跑和短跑运动员的上半身摆臂运动有什么不同,然后进行基础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增加学生学习的激情。然后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升级,传统的田径项目不适合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者特点进行分批次教学。

3.进行课堂拓展训练

作为综合训练模式的拓展训练,不仅运动强度大而且训练难度高。学生在拓展训练过程中能有效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另外,拓展训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相比常规体育运动,拓展训练会有更高的运动强度与难度,教师则需严格遵照《教学标准》具体要求,和学生实际身体情况相结合,科学安排训练内容,旨在强化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提高。有关拓展训练,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均十分多样,而越野运动不仅能综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且充满了趣味性及刺激性,是很多初中生喜欢的活动。校方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越野活动。以学生自愿方式选出参赛选手,然后划分小组比赛。在进行越野活动时,学生一方面要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此外,学生之间需要互相合作,共同努力获得胜利。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拓展训练,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拥有健康身体的必要性,自然会在平时强化身体锻炼,主动提升身体素质。

4.完善课程考核机制,进行德育与体育的结合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的考核机制基本在运动项目的掌握上,最终的考核就是体育中考,在这个考核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当学生由于一些自身原因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时,考核的意义就微乎其微了,而且体育考核经常以教师作为考核主体,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养成。

所以在进行日常体育教学活动考核时,第一要增加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频率,不仅限于出题出试卷,比如说教师可以在经过三个课时的指导后,将学生进行分组,第一组的学生口述足球的规则,第二组的学生口述短跑的动作要领,第三组的学生回答热身的重要性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于学习态度良好,回答清晰准确的学生可以给予奖励,对于学习态度不认真,并且回答不准确的学生进行惩罚。在进行校际运动会上,教师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裁判,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继续完善教学方式以及态度,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有深度、有内容、有探索意义的体育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下拥有适应社会的强大能力,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美明.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2020(18):150—151.

[2]揭育斌.例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10):109-1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