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是一个倡导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也需要从小进行培养。而计算机可以说是人类科技发展中最大的成果之一,对人类文明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互联网的诞生,使21世纪成为互联网的世纪。不论是科学研究、处理公务、工业操作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网购、亲友之间的联络及查询各类信息等,都离不开计算机,尤其是互联网这个重要工具。可以说,如果不能驾驭计算机就不能驾驭现代生活。而计算机本身又是与创新元素紧密相连的。比如近些年自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就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更是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新时期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应该是一个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创新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是无可置疑的。它能让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最为需要的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乃至终身发展,都有着关键作用。在小学阶段,开设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机打下一定的基础,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科学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仅如此,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育都有重要的影响。从目前来看,小学计算机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本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与身心还在发育阶段,大多数学生无法很好地进行学习,学习兴趣不高。
2 小学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2.1 依托教材内容,激活创新意识
小学计算机教师围绕教学内容,顺应学生思维特点,为学生营造疑惑、思考情境,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激活创新意识,通过教师对学生质疑的鼓励和启发,进一步促使学生增强创新勇气以及自信心。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创新想法,并勇敢地将创新意识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写作等方式表达出来,促进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便于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学情,及时了解学生创新想法,进而以此为依据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在“网络文明小公民”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分析教材内容,依托教材中的计算机病毒与杀毒软件这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创设“除了这些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就没有其他措施了吗”质疑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从教材内容的局限中走出来,激活质疑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学生通过写话形式,写出了自己做一名网络文明小公民的创新想法,提出了增加计算机网警的措施建议;有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表达了学校增加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扩充教材内容,也是一种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的长久之计。教师表扬了学生的“各抒己见”,肯定了学生的创新建议,并告诉学生会将他们的建议整理到一起,发送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部门邮箱,一起为净化和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贡献更多力量,做一名网络文明小公民。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在理论课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多样化的图片以及动画,为课堂增添了许多的趣味。因此,教师在理论课时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学生在上计算机理论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将计算机抽象化的内容直接、生动地为学生展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2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在实践课时应鼓励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有当学生将理论与实践都掌握牢固时,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当然,实践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部分教学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打字的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就可以利用金山打字中的游戏让学生练习打字,这样既可以玩游戏又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打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会被应用到实践中,只有当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掌握以后,才能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于一定的知识基础展开的。
2.3 积极开展计算机学科竞赛
计算机学科竞赛可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人才,尤其是计算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小学计算机教师在辅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其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锻炼,对促进课堂教学的水平提升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另外,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的必备品之一,很多学生都是从小接触计算机,并结合后来的课堂学习,而掌握了相当程度的计算机技能。这就给计算机学科竞赛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可以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举办竞赛,鼓励那些在计算机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踊跃参加。对成绩优异者可沿着县(县级市、市辖区)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一层层进行选拔,特别优秀者可进入全国范围的决赛。甚至可以选送那些拔尖的人才参与国际竞赛。
2.4 引入生活案例,增加创新动机
很多小学生虽然在计算机课堂上,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却苦于缺少创新动机和创新素材来源,无法获取创新灵感,局限了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也影响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面对这种情况,小学计算机教师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革新教学思想观念,引入生活案例,拉近计算机教材内容与现在小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可以在亲切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从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汲取源源不断的创新动机,挖掘和获取更多创新素材,有了创新条件、创新环境氛围支持,顺利将自身的创新意识转变成创新能力,展示在他人面前。
例如,在“认识计算机”的教学前,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引入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学生直观看到了超市里收货员用计算机进行结算、小区物业使用计算机监控小区安全、银行柜员使用计算机办理现金存取和转账业务等情境。在生活案例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对计算机的认知,学生获取了更多创新动机,举手说出了更多多媒体课件内没有的计算机生活应用案例,包括医生使用计算机了解孕妇胎儿发育情况、自己使用计算机搜集偶像照片等。运用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更加深切体会到计算机在现代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普及应用,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的现实意义,进而端正计算机学习态度,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极大提升了计算机知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并能够在创新能力的辅助下,将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充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使其成为创新与优化生活能力的核心要素。
3 结束语
总之,小学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理论和实践基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献忠.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20(08):50-51.
[2]洪文常.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数码世界,2020(03):158-159.
[3]万兰芳.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