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江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张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娴,. 浅析元江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 水土保持与应用,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32.
摘要:
在近些年的社会发展进程当中,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使得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实际落实过程当中仍然存有很大难度。进而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展开深入分析,探究针对性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使其能够在保护水土资源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因此,需要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核心,围绕自身水文条件特点展开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关键词: 元江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032
基金资助:

前言: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只有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呈南北走向,由于地形复杂,高山与峡谷相对高差2250米,导致境内立体气候十分突出,山区与坝区气候差异较大,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坝区、河谷地带气候炎热终年无霜,属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42.5℃(2005年5月),极端最低气温-0.1℃(1983年12月)。县城面山区域主要以沙石为主,种种地域条件导致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较大难度。进而通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中制定针对性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强化元江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元江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原则

元江地形复杂,境内立体气候突出,山区与坝区气候差异较大,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形成了元江低热河谷为中心的少雨区和以哀牢山一带山区为中心的多雨区。这一水文地质特点,导致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核心基础,需要对此加以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深度分析,基于综合治理原则之上合理提出治理措施,强化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第一,生态平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核心目的就在于保护区域内水土资源,并在此的基础上开发水土资源,使其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一旦破坏区域内生态平衡,就会严重影响整体的生态环境以及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基于生态平衡原则展开综合治理,从中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第二,因地制宜。我国疆域辽阔,相同的综合治理措施在不同的区域结构下会产生不同的治理效果,通过基于因地制宜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划分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类型,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治理需求制定治理方案,使其能够更好的达到治理效果。第三,整体性原则,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象为整个区域,以加强整体的水土资源保护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为目的,因此在展开治理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采取综合治理规划,以促进小流域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为目标强化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1]

2元江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2.1综合治理沟壑

沟壑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主要对象,在实际治理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沟壑类型采取相应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以此来促使沟壑能够得到有效治理。首先,需要治理人员对自身沟壑情况展开充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当中结合自身水文条件展开充分分析,从中了解不同类型的沟壑。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气候,整体日照较为充足,蒸发速度较快,使得沟壑相对较为干涸,沙土化现象严重,坡面沙土容易滑落,所以在治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拦蓄并举、防治结合的原则来进行,以降低土壤侵蚀,避免沙土滑动为目标,以植物防治为主,辅助适当的工程措施展开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沟壑,从中推断所适宜种植的树种,并在此的基础上制定好相应的沟头防护、涝池、水窖等工程措施,使其能够有效拦蓄坡面径流以及泥沙[2]。并在沟道中相对较为狭窄的位置布设谷坊,谷坊工程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础原则,在小流域合适的区域内建设谷坊。并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依据从上至下的基础构建原则,保障谷底比降大于5%~10%的沟段。必要时还可以利用砌石在土包一侧坚实土层或岩基上开设溢洪口,使其能够结合植物防治措施强化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3]

2.2坡改梯 

根据小流域对基本农田的需求量以及自身的实际土壤条件和耕地情况,在土层较厚,坡面较缓的地段,将坡地改为梯田,以农业防治措施来调整整体的农业种植结构。同时,由于地处元江中上游,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坝区、河谷地带气候炎热终年无霜 长夏无冬 四季气候不明显,需要根据农作物实际种植条件通过结合流域内土壤、地质、水文、坡度等相关水文地质因素将坡道合理改为梯田,并在田边设置蓄水梗,在体内侧安设排水沟。再根据整体的降雨情况以及土质特点合理调整田坎高度以及坡度,使其能够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利用农业防治措施来强化水土保持,以发展农作物来培肥地力,使其能够减少水土流失[4]

2.3坡面水系工程

在综合治理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小流域自身实际情况,加强与多项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使其能够一改传统种植业结构,以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式为达到落实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经济结构进行充分分析,在多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下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将项目区域内的坡耕地建设为梯田,并结合相对应的机耕路和灌溉等基础措施使其能够解决农业灌溉问题,也要布设积水沟、进水池、以及水窖等措施收集水资源,使其能够在用于灌溉的同时解决天气炎热以及日照充足所产生的灌溉用水不足的情况[5]

2.4水保林、保土耕作

水保林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通过补植来提高地表覆盖率,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水循环,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需要根据该区域的实际地形地貌信息展开深度分析,结合不同的区域情况,如地理信息,海拔高度,地质类型,沟壑坡度等信息合理选择树种,确保种植能够存活,并以较高的覆盖率来促进水循环。在选择完树种之后还需要根据树种自身的需求确定种植时机,应对需要种植的地块进行适当清理,保障数目能够健康生长,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对树木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保土耕作也是如此,在合适的地质区域内选择合适的农业种植品种展开耕作,以增加植物覆盖率的方式来达到水土保持的作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使用地和养地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对地形进行适当调整,并对土壤进行适当改良,运用合适的方式,在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使其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渗透性,保蓄水分,实现水土保持。

总结:总而言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项核心内容,属于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探究先进且有效的治理措施,以强化治理效果、避免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来促进生态平衡,使其能够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因此,需要对小流域水土保持加以高度重视,以探究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手段来推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龙翔宇,杨帆,刘优.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 陕西水利,2023,(03):110-111.

[2]焦爱玲.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6):8+11.

[3]田莉. 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2):158-159.

[4]刘一甲.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03):41-43.

[5]梁斌. 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4):92-9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