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居于基础地位,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文化产业是文化振兴的支撑。以文化产业作为载体,以当地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为基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多重价值,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在国内众多研究文献中选取了近三年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类:关于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以及关于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在回顾全国乡村发展演进历程并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乡村振兴“政府-集体(村民)-社会力量”的分析框架,进而揭示以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在深入剖析国内外典型案例和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提出对策思考。
一、国内对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对于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下主要梳理了近三年的相关研究。杨秀云(2021)认为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吸引创意人才汇聚,将创新人才融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1]范周(2020)致力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要努力营造更加稳定、有序、和谐、安全的产业发展环境。[2]宋艳(2021)则认为农村文化管理体系是关键,要建立一套体系化、科学化、适时性强的农村文化的管理制度体系。[3]姚鹏(2020)看到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认为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新的制度来解决已有的和新出现的问题。[4]
(二)国内对于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
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国内学者就进行了大量研究。牛坤玉、钟钰(2020)提出乡村振兴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深度挖掘,要注重乡村振兴与其他“三农问题”的衔接机制研究,以及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5]孔祥智(2019)指出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6]姚树荣(2020)认为乡村振兴应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还提到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不断城市化的这个机会,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7]
(三)国内对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现状
就目前国内对于文化产业来推动乡村发展发面的相关研究中,任映红(2019)认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文化,乡村振兴离不开传统村落文化的活化发展,不能生搬硬套。[8]门献敏(2020)则认为文化创新要建立在当地特色的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创新与打造特色、继承传统、产业发展相结合。[9]万生新(2019)提出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经营管理体制落后、产业融合不足、资源整合能力较弱和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等多方面的问题。[10]
二、研究现状评析
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以及两者关系等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其研究范式不断优化、研究落脚点不断细化并提出很好的对策建议。这些成果为后面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对各方面力量协同发展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分析不够深入;二是相关问题研究略显宽泛,缺乏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缺乏对各方面力量协同发展研究
众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把政府作为建设主体,提出相应的的对策、路径和方法,但是政府始终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动力,而对如何激发乡村的内在动能、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和发挥其他社会组织作用的研究不足。
(1)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必要的政策优惠,强化制度供给,保证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资金投入。
(2)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创造性发展,发展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3)村民自己也要发挥参与监督作用,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全民共建和共享。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增强村民文化自信,提高主体性意识。
(二)相关问题研究略显宽泛,缺乏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根据梳理的相关文献研究,部分研究所提出的对策较为广泛,缺乏针对性。使得我国多数地区各阶段实施的乡村发展战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对于文化产业来助推乡村振兴,要深入研究当地实际情况,立足于乡村资源禀赋和民俗风情,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构建文化产业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空间;营造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探寻乡村振兴的新模式,研究制定适合当地的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规划与政策,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相关主体介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在今后的研究方向当中,应当更加注重协调政府、社会组织、村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出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探索用文化产业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同时也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目标,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全覆盖,保证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才能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秀云. 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特征与演化[J].当代经济科学.2021.
[2] 范周. 深度融合,守正创新:助推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J].出版广角.2019.
[3] 宋艳.当代农村民风民俗视角下文娱活动管理制度研究[J].农业经济.2021.
[4] 姚鹏.新农村文化建设政策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20.
[5] 牛坤玉、钟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前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6] 孔祥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
[7] 姚树荣.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
[8] 任映红.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
[9] 门献敏.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关系研究[J].理论探讨.2020.
[10] 万生新.文化产业如何促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9.
作者简介:周维(1993.10-),女(汉族),籍贯:四川省广元市,学历:研究生,单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职称:学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