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校作为优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让这一群体对体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更充分,愿意主动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但从实际情况出发,摆在资源方面的“供”与“需”的矛盾持续存在。为此,搭建校企联合的共赢模式,补充资源上的不足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途径。
2 “校企联合”共赢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现状
当前校企联合的共赢模式已经在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得到应用,为了全面了解该模式所展现出的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摸索教学资源的开发前景,利用SWOT分析法来准确定位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现状。
2.1 优势
从“校企联合”共赢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高校已经在积极探索更多资源开发的方向,如民间体育资源、新兴体育项目和拓展训练等等,但仅仅依靠学校现有资源的掌控能力,很难搭建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空间,为日益提升的大学生个性体育需求提供保障[1]。以拓展训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例,则可以充分利用相关企业的场地资源,用以支撑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也为企业带来收益。体育领域的相关企业拥有的体育资源丰富,以共赢为前提,对高校体育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②已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无论是学术领域还是高校的体育教学实践,校企联合已经得到具体实践,并在联合发展中产生了良好的运用效果,成熟经验值得借鉴[2]。总之,校企联合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所产生的优势毋庸置疑,如何深度挖掘校企联合的空间,持续为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支持,显得至关重要。
2.2 劣势
从“校企联合”共赢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劣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校企联合环境下投入比例存在偏差。目前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上面,多是以高校的经费投入为主,企业重点投资的环境并未形成[3]。这种情况下的校企联合出现合作矛盾,不公平问题也就出现。校企联合共赢目标的达成,是需要协调好各自利益,投入比例保持一致是基本条件,但显然该条件并未形成,校企联合处于浅层次的融合状态;②企业运营机制和学校的管理机制的矛盾。校企联合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做到资源的整合与互补,既能够通过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也能够借助企业的资金投入让更多项目可以进入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但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矛盾问题,限制了资源融合价值的发挥和校企联合的有效性,协调好这一矛盾,向着互利共赢的目标前进,通常能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但从实践情况看,深层次的矛盾并未得到调节,现实问题摆在眼前[4]。
2.3 机遇
从“校企联合”共赢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代大背景的需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该背景下高校将体育课程部分实现了“社会化”处理,通过校企合资或者是企业独资的方式,让学生体育学习的大环境得到改善,更加侧重和倾斜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且企业自身的定位也更明确,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革新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矛盾,培育新的市场环境,在良性的发展中突出校企合作的价值,也让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更丰富,可拓展性更强;②高校不断探索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从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还普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要协调好资源的价值,使得高校体育课堂空间得到全面激活。目前,高校已经逐步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尝试去探索和开发更多适用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资源内容。从反馈回来的结果可以看到,为全面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扩充资源空间的方式,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③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的基本需要。要达成校企合作共赢的目标,显然两者要以互惠互利为前提,企业为高校提供更多元的体育资源,学校将体育文化、体育人才输送到企业,从而助推企业特色文化的建设目标达成,让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5]。
2.4 挑战
从“校企联合”共赢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安全责任。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与企业体育资源的融合,要协调好安全问题,如何确保安全风险可以控制在最高等级,成为体育活动的根本参考依据。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要做好安全风险的防范,在科学风险评估下开展教学资源开发;②预期效果评估,校企合作共赢模式下的体育资源的开发,对于预期效果的评估不可或缺,但也是难点所在,要协调好各方利益,搭建一个全新的沟通渠道;③价值贡献与利益分配。学校和企业虽然在合作层面目标一直,但为了达成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要协调好价值贡献与利益分配的关系,这是共赢目标的前提条件[6]。
3 “校企联合”共赢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3.1 优化管理机制
这里提到的管理机制,是从高校和企业的角度出发,两者达成管理机制的一体化目标。学校方面,要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衡量好体育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联关系。管理机制上要将侧重点集中在政策条件、安全问题和资源情况等多层面,建立层次性的管理框架,确保与企业的管理框架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对于企业而言,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发展中所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所做出的贡献,并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来扩大企业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高校开展的各类竞赛为基础平台,让企业的影响力和受众面被进一步的拓宽。优化管理机制是校企合作共赢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以科学管理来支撑资源开发与整合[7]。
3.2 做好资源整合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对于资源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做好资源整合,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高校要对自身的体育教学资源有充分认知,并结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对体育资源的供给情况进行衡量与分析,意识到资源方面的不足,开发更多体育教学资源。如新兴体育资源的开发,有效弥补当前体育教学资源的不足问题,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积极影响。但从实施情况看,高校现有的资源还无法支撑新兴体育的全面展开,需要相关企业来贡献力量,资源的整合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企业要搭建与高校的沟通渠道。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需要优质的宣传平台来提供支持,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企业要抓住契机,利用该平台做好资源的深度挖掘。如为高校提供新兴体育项目的场地支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成为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带来收益的基础之上也可以达到企业品牌的宣传目标。资源的全面整合,以互利共赢为前提,所展现出的效果更理想。
3.3 实现社会价值
校企合作共赢模式下,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服务学校体育的创新与发展,也需要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凸显出社会价值。其一,践行优质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其二,依托企业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渠道,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质人才;其三,以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为主,在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围绕这些基础性的体育项目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其四,为地方经济建设打好基础。企业的发展要服务地方经济,校企联合共赢模式下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当中,扩大了自身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也让更多优质人才成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8]。
3.4 健全风险评估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校企合作还需要健全风险评估框架。一方面,学生参与校外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要素。如在新兴体育的校外训练基地,要确保学生的安全,规避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出现;另一方面,合作风险的评估。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后,要针对校企合作的情况作出科学评价,以评价结果来检验两者融合的效果,是否达成共赢,是否贡献均衡,这些都成为考核要点。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基本框架,让合作价值得到激活。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深度挖掘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与功能,校企联合成为新选择。校企联合的发展模式下,协调好各方利益和基本需要,整合资源,搭建风险评估框架,对两者的充分融合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程秀.高校体育教学资源融合发展的价值与可行性开发途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8):28-29.
[2]邵倩.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J].学园,2020,13(18):63-64.
[3]龚江泳,赵顺德.高校体育教学设计中“同课异构”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114+116.
[4]赵伟科,王燕.高校体育教学物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04):143-144.
[5]陶驷翔. 昆明市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9.
[6]陈昱.陕西省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3):124-125.
[7]王锋,林国平,答英娟,等.高校体育课程中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4):165-166.
[8]施萍.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3):67-68.
第一作者:梁美花(1978.9-),女,汉族,山东莒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凯里学院,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第二作者:赵成彬(1974.11-),男,汉族,山东莒南人,硕士研究生,教授,凯里学院,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