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人才的需求特别重视,只有对人才高效使用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基层公共人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大量的人力资源,能够为相应的工作提供服务,可以更好地进行人才的应用,产生更加有效的社会经济价值。可以有效提供档案服务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一、做好乡镇档案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必要性
(一)乡镇档案工作治理乡村的作用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需要及时有效的乡村治理作为辅助。在中国发展中,乡村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社会单元,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乡村战略的推进和实现。不过在实际的乡村治理中,受到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历史传统差异大和资源储量不均衡的影响,需要在进行乡村治理时充分利用好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档案,并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储存工作,提高乡村档案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只有将体现乡村乡情和村貌户情的档案保管好后,才能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做好乡村治理措施、治理内容和治理环节的确定,最终保障好治理工作的有效完成。
(二) 乡镇档案工作丰富乡风文明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中,不仅强调乡村的经济发展,也强调乡村精神风貌的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所以乡村的文化发展便成为了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需要乡镇政府加强对乡风文明的重视。在乡村乡风文明的发展中,需要利用乡村档案中的内容,具体要对档案资料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档案中乡村的历史名人、传统故事、文化典故、宗族训诫、村史村情和村规等信息进行整理,从而利用于乡村的文明建设,在良好的教育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并在这些档案资源的影响下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
二、乡镇档案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规范管理标准
部分基层单位对档案管理缺乏科学认知,未意识到以往的档案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已极大制约当前档案管理的时效性,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基层单位必须按照已有的工作情况对档案管理实施创新性探索,抓紧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大数据新趋势下,应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创新发展新要求。因此,基层单位必须对档案管理工作具备科学的认知,改变以往落后的档案管理方式,落实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相关要求与管理标准。只有不断细化档案管理的收集、传递、审查以及借阅等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基层单位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还要形成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由基层单位的领导人员亲自负责档案部门的管理工作,才能使所有员工体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乡镇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工作职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就乡镇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应当严格的根据制度完成档案、文件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类、立卷以及归档等工作,类型与类别不同的档案与资料应当存在于不同的位置,创建科学合理的档案索引目录、全宗卷以及各种台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制度化,同时保证档案材料在收集以及归档等环节中具备高效性与精确性,确保档案管理和业务工作都能够全面的发展。此外,考虑到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各个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当中还应当积极地应用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创建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从而建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互相结合的乡镇档案管理机制。各级乡镇部门应当加大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建设,在现代化先进的安全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同时,还应当建设档案调节防护系统,确保档案保存能够有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坚持“八防”工作的全面落实,增强纸质档案的整体使用寿命。针对目前乡镇档案存在的现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当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定期的开展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开展实际演练,不断地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充分地了解到档案库房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事项,并且能够严格的履行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高效的处理档案管理与档案安全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完善的档案库房管理机制,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档案管理流程,防患于未然。
(三)加大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监督力度
基层单位需将档案管理视为重要的基础性监管项目,在专题会议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尤其发挥专职档案员的规范化工作优势,打造办公室具体管、分管领导主管及一把手重视、部门协作的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监管格局。在部门协作的前提下增强内部控制,为加大监督力度疏通渠道,保障部门之间能维系制衡关系,汇总所得档案资料系统全面、精准真实、科学可用,在此基础上发挥内控结构自我检查、约束、调节的作用,提升档案规范化工作监督水平。为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监督效率更高,基层单位还需健全制度机制,如《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监督》《归档制度实施办法》《档案安全监管标准》等,加之岗位考核机制的有效推行,确保专职工作者明晰档案规范化管理优势及劣势,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改进规范化工作计划,使该计划能增强档案管理监督的常态化,各项工作流程更为详尽,对工作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增强档案借阅、收集、鉴别、移交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深化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建设将不断深入,面对乡镇档案信息化水平落后的现实情况,应加速建设步伐,积极引进信息化设备、系统,实现档案资源的互通与共享,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与管理效果。因此,还需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基础设施要配备齐全,并完善软件设施,引进管理系统及软件;其次,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档案管理人才,并且对其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作出要求。具体为:掌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处理基本故障、运行异常技能,能够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系统更新、软件优化等操作,并且掌握扫描仪等设备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引进人才后需要组织所有档案管理人员接受培训,逐渐掌握信息化操作技能,将档案信息逐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构建起数据库,实现各层次档案管理部门能够进行资源共享;最后,应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如系统升级费用、软件优化费用、引进新设备费用等,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增强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的转变思路,重视档案管理保障性设施的建设,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组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队伍,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促进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划化与制度化。
参考文献:
[1]郑祖梁.浅析如何提升基层公共人才档案管理服务水平[J].西部皮革,2017
[2]徐晨晔.浅谈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18
[3]胡安全.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机构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