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叶蕾 吴童 王美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叶蕾 吴童 王美艳,. 互联网新闻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 中国新闻传播,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8108.
摘要:
网络新闻传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传统媒体面临全新的全方位的挑战,新闻的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传统媒体独断地位已经土崩瓦解,传统媒体应该不断完善自身,寻找全新的突破点,更好的将新闻信息传递给民众。
关键词: 网络;新闻媒体;传统媒体;影响
DOI:10.12721/ccn.2021.158108
基金资助:

互联网媒体的主要定义时利用科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而形成的媒体形式,互联网技术平台是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人们通过平台可以进行交流,我们的电视报纸更容易通过互联网平台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尤其手机客户端发展最为迅猛,当前手机APP,电子杂志,电子书等等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占据了大部分的休闲时间,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当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无线网络,同时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享受互联网产品,互联网媒体的客户面向所有民众,所以民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一、互联网新闻的优势

网络新闻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的途径,网络新闻和传播依靠互联网平台,而互联网本身是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可以实现客户和平台的互动,所以互联网新闻能够让大众更加直观的接触前沿新闻,使两者之间获得更多的互动,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因为传统媒体的传播仅仅是主动传播,而客户作为被动接收者无法对新闻信息进行反馈。

网络媒体的信息量大,互联网涉及的领域中众多,依托于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越来越强大,新闻本身的传播方式已不再依托报纸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吸收全新的数据处理器,将新闻快速的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民众都能够快速而全面的浏览当前发生的新闻。

网络新媒体多种多样,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传统的新闻媒体仅仅是文字图片和信息,传播效果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兴起的网络媒体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向周边的人和民众传播新闻信息,这种新闻信息的形式不仅仅可以通过文字形式进行传递,同时可以通过视频和声音进行传递,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新闻的传播证据有新颖性,能够让新闻读者身临其境的接触到新闻第一线。

二、互联网新闻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 一 ) 抢占传统媒体的用户资源

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全方位的挑战, 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很难与网络媒体相抗衡,首先,传统媒体需要电视,而电视无法正常移动,所以,人们无法从电视当中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每个人都可能携带一部手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观看任何地区的新闻,而民众可以更主动的去接收新闻信息,互联网新闻的崛起可以让客户有针对性的选择新闻,民众可以直接搜索相关新闻,并通过从杂志报纸和电视上获得信息更为便捷和快速,所以人们逐渐不再使用报纸和电视, 在手机上就可以获得任何一个地点的新闻信息,互联网新闻的出现让大量的传统媒体用户转向网络媒体市场当中。

( 二 ) 颠覆了传统新闻的运行模式

传统媒体中接受记者采访时主要是通过面对面采访或者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访谈,电子邮件,书面访谈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媒体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随着网络媒体的持续推进,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接收量大幅度下降,纸张的直接印刷也就随之大幅度减少。

( 三 ) 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媒体采访过程当中,报道时都有一定的要求,新闻稿件须按照这些规则进行新闻报道和编制,这就会让新闻出现一种具象化的表达形式,报道内容没有任何质量, 高质量的报道几乎没有,因为传统媒体过于遵循相关规则,固步自封,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十分有限,撰稿人也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在信息编撰上,而互联网新闻写作优势十分明显,因为互联网平台言论自由,没有太多的框架,可以让年轻人自由发挥,抓住人们的眼球,但是对媒体从业者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无线网络,同时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享受互联网产品,互联网媒体的客户面向所有民众,所以民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结语:网络媒体的形成已经走过了数十载的岁月,网络媒体以全新的姿态不断的向前发展,万罗新闻的发展源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的传播更更为迅速,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显而易见,移动平台和高速的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面临全新的挑战。信息时代的难题不是技术,而是内容。在各种新旧媒体激烈争夺的生态环境中,要博得一方生存空间,传统媒体必须扬长避短。当网络媒体擅长于及时滚动报道时,传统媒体应深入到问题本质,进行追踪报道;当网络媒体抓住与受众平等双向沟通时,传统媒体就要承担起官方渠道的权威传声筒;当网络媒体以海量信息以及方便检索吸引受众时,传统媒体就要精简信息,浓缩就是精华;当网络媒体呈现各方观点,将新闻立体化呈现时,传统媒体就要努力开掘信息的深度,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帮助读者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社会脉搏。

参考文献:

[1]叶红梅. 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今传媒,2016(12):137- 138.

[2]闻晓彤. 工作室制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8(7).

[3]张梅贞. 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运营”方向人才需求调研与人才培养[J]. 新闻知识,2016(12):81-8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