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出现该病症之后,患者会伴随恶心、腹痛、腹胀等不适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而且这类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干预,还容易引起休克等症状,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腹部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粘连性肠梗阻问题进行预见性防范是十分有必要的。以下本文结合具体试验研究,针对相关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从某院最近两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当中选取了66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实际采取的护理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包括患者人数3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人,女性患者15人,年龄范围介于20-74岁之间;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19人,女性患者14人,年龄范围介于20-75岁之间。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开展本次研究。
2研究方法
对照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详细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预防干预:术前一天晚上给予患者不保留的灌肠处理,清除患者肠道中的大便或者是积气,以起到清洁肠道的效果。以免在术中排除的粪便,为患者带来一定的感染,致使降低手术效果。(2)胃肠减压护理:严密关注患者引流管的畅通性,以免引流管发生扭曲、折叠以及阻塞等现象,关注患者引流液现状,若发现有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有关医生进行解决,及时减轻患者的腹部压力,促进肠胃毒素以及细菌的排除。(3)腹部护理:术后在患者的腹部进行伤口红外线处理,以促进患者腹部微血管的扩张,提高肠管的血运功能,缓解肠管缺氧现象,以减少渗液量,起到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功效。(4)康复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做一些四肢活动以及下床活动,以适当的运动量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每日各按摩2次,早晚各1次,每次20min,以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5)饮食护理:禁食期间,给予患者必要的肠外营养支持,待其肠胃功能恢复后,给予患者流食类食物,而后根据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状况,饮食逐次从流食类食物过渡到日常膳食,保障饮食的清淡与营养性,并循序渐进的进行饮食过渡。
3观察指标
第一,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包括有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第二,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指标,包括有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第三,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有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文中各项数据均以通过SPSS22.0软件的计算。
4结果
2.1各项治疗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各项治疗指标比较 [n(%)]
2.2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见表2
表 2 满意度比较 [n(%)]
2.3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 3 生活质量比较 [n(%)]
5讨论
对于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来说,由于开腹手术属于外科手术中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源的手术形式,致使患者接受完手术后容易导致其出现一定的肠胃炎症刺激,加之手术的持续性麻醉以及过长的手术切口,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肠胃功能紊乱以及肠胃麻痹等严重并发症,致使患者在接受完手术很后易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病症。该病症的出现将致使患者肠内的物质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且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延长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增加其经济负担。本次研究中为降低开腹手术后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病症的机率,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中的胃肠减压护理、腹部护理以及康复运动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据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病症的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机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淑红.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18):206.
[2] 王春景.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采用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8。 8(3):2.
[3] 缴梦芳.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预防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4] 卢友兰.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