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医学检验是现阶段临床诊断评估疾病的一种常见方式,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随机抽选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医学检验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检验指标的检测结果,并对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随机抽选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医学检验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3例,占比56.6%,女性患者217例,占比43.4%。患者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34.8±4.6)岁,接受单一医学指标检验患者137例、多标本医学检验363例,检验标本:血标本176份、二便标本213份(尿液标本132份、粪便标本81份)、咽拭子标本206份、鼻拭子标本164份、皮肤组织标本149份、手术组织病理切片标本119份。
1.2方法
检验科护理人员严格遵循科室操作规范进行标本采集、运输和相应处理。对于一些需要专业试纸进行检验的指标,首先确保试纸处于有效期内,严格按照试纸要求进行操作;基于临床经验针对一些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因素应及时进行预防。如评估糖尿病严重程度时需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那么在血标本收集之前就要确定患者当前状态符合指标检验标准;另外,某些指标的检验准确性受烟酒成分的影响较大,针对该类指标,我院在接收初诊患者时会询问其有无吸烟喝酒史,确定其近期内(1周-10d)无抽烟喝酒的给予检验,针对二次检验的,会在初次检验结束后告知患者在距离下次检验前的1周以上不能喝酒和抽烟。原则上,为了确保提供检测样本的患者在采集前处于平复的情绪状态,禁止在抽血前6h进行任何剧烈的有氧运动。所有标本均进行两次检验,两次检验结果相同或相似度极大即为准确,两次检验结果相差甚远则为检验结果有误,需重新采样检测。
2结果
2.1检验结果
本项研究中,共为500例患者采集908份医学检验标本,其中正常送检893例,送检率为(98.35%),另有4份标本丢失、3份有明显污染、5份损坏、3份混淆而导致标本无法送检。在893份正常送检的检验标本中,两次检验结果相同或相似度极大的共有806份,本辞医学检验准确率为88.77(806/908)%,两次检验结果相差甚远的87例,加之无法正常送检的15份标本,本次医学检验失误率为11.23%(102/908)。
2.2失误原因分析
在正常送检的893份标本中,87份出现检验失误的标本其失误发生在样本采集准备阶段11例、样本采集阶段21份、样本运输阶段19份、样本处理阶段17份、其他19份,详见表
3 讨论
医学检验是临床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故增强医学检验质量,提高检验准确性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逐渐丰富,加之检验程序涉及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处理等各个环节,其受到患者自身因素、医护人员的技术因素以及仪器设备试纸的因素影响较多,故很容易出现检验失误,不利于医学检验作用的良好发挥。探究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对提升检验质量,提高检验准确度具有积极影响。笔者结合文献资和本项研究结果就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做出如下总结和建议:
3.1医学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操作失误、患者自身机体生理因素以及检验仪器设备因素几个方面。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样本采集部位、器皿盛放、送检不及时、工作交接不清、检验设备参数设置不当、数据处理失误以及送检失败等导致标本检验失误均与医护人员的操作有直接关系,说明部分检验人员存在检验技术不熟练、检验程序不明确、检验规则不了解等工作漏洞;而由于患者情绪波动、服用药物影响以及检验准备阶段患者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其机体生理指标发生一定的改变,影响样本质量,易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此外,检验仪器功能性障碍、检测试纸失效等检验仪器设备因素也是导致 检验失误的重要原因;而当检验环境温湿度不达标、微生物含量较大时会导致标本性状改变而影响检验结果。
3.2医学检验质量监管策略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大胆提出改善医学检验质量的监管策略。第一,全面提升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开展医学检验相关知识培训,使检验人员明确不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送检人员与检验人员加强沟通,做好工作交接,确保标本的完好性和准确性,提高检验效率。第二,增强患者的医学保健常识,使其能够在检验前配合医生的问询,就近期疾病史、用药史等详细的告知采样人员,反映机体的真实状况,以便于采样人员评估患者是否具备采样标准,尽量减少因机体生理状态该病影响标本质量,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异常而引发后续的治疗方向错误或重复采样时间的发生。第三,定期维护检验室的环境卫生,检查各项检验仪器及辅助装备的性能,确保其在检验过程中可以正常工作,选择准确率高敏感度优的试剂盒,并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优先使用之前采购的检验试剂,应用数字信息技术管理检验物资的购置日期、数量、购置编号、使用期限等。第四,优化数据分析管理和检验报告管理,实施责任制管理,保证相关检验数据和报告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李峰, 王亚男, 张俊平,等.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措施[J]. 2020(1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