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主要源头之一,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为此,建立健全的环保体系,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政策,积极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已成为建筑业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
1.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粉尘、废水、噪音等污染物,对周围的大气、水体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有助于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可。环保工作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环境。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还能推动绿色施工理念的普及与实践,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企业、社会和环境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2.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2.1污染源减排措施
2.1.1大气污染控制
施工单位可采取覆盖、封闭和湿法作业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扬尘。通过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涂料、采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降低空气污染物含量。严格控制施工机械车辆的尾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减少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还可以通过加强设施运行监测,确保环保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健全的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促使企业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2.1.2水质污染防治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和处理废水,避免废水直接排放污染周边水体。可通过建立临时沉淀池、生态湿地等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悬浮物、油污等有害物质,保证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化学品、涂料等有害物质的管理,避免其进入施工废水,从源头上控制水质污染。施工现场应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循环水利用系统,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取用,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施工废水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水质污染防治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通过源头控制、合理处置和监测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确保水质达标排放,保护周边水体环境质量。
2.1.3噪音与振动控制
施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机械设备运转、工人操作等产生的噪音和振动,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甚至影响其健康,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隔音挡墙、采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扰动。对于噪音和振动超标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此外,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噪音与振动防护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影响。噪音与振动控制是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施工活动既能顺利进行,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2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2.2.1土壤保护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的土壤保护措施至关重要。施工前应进行土壤调查和评估,了解土壤类型、质地、污染情况等,以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施工现场应采取覆土、覆盖、固定等技术手段,减少土壤裸露,防止土壤侵蚀和流失。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化学品、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避免污染土壤。针对土壤污染情况,可采取土壤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恢复土壤生态功能。建立土壤监测网络,定期对施工现场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2.2.2施工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施工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理体系,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运输,确保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处理,如焚烧、堆肥、回收等,实现资源化利用或减量化处理。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再生骨料、再生木材等,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施工废弃物处理过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避免二次污染。
2.3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
2.3.1能源消耗优化
能源消耗优化在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中至关重要。施工企业可以采取节能措施,如优化施工设备的使用方案,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和工艺,减少能源浪费。通过合理规划施工过程,减少能源消耗,如合理安排施工流程、优化施工路线等,降低能源消耗。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实施能源消耗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优化需要综合运用节能技术、清洁能源利用和能源管理手段,以降低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3.2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施工企业应采取措施促进建筑材料的减量化使用,例如优化设计、精简工艺,减少材料浪费。对于废弃的建筑材料,可进行回收再利用,如混凝土、砖块等可以破碎再用作基础材料,木材可以再生利用作为再生木材。建立建筑材料回收站,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将可再利用的材料重新投入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推广绿色建材的使用,如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等,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加强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3.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绿色施工理念的普及,环保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升级,如智能监测系统、清洁生产技术等将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标准的提高将推动建筑业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设计和施工,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逐渐成熟,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可能性。继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将迎接更加绿色、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结束语
通过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我们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优化能源消耗和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建立土壤保护和水质污染防治体系,都将有效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不仅能改善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还能为社会和未来的发展留下更多美好的资源和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孝霞.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控制措施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3):175-176.
[2]丁玲.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降耗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238-239.
[3]牛田新,何红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及保护问题探讨[J].居舍,2021(06):3-4.
[4]张立平,王江平.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4):176-177.
[5]张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6(0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