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精准帮扶机制持久推进乡村振兴
吴豪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豪伟,. 创建教育精准帮扶机制持久推进乡村振兴[J]. 中国城镇,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9173.
摘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是乡村教育振兴,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完善发展,这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北京科技大学自2012年定点帮扶甘肃省秦安县以来,本着“扶贫贵扶志”“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原则,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和助力乡村振兴思路和方法,确定了以“教育扶贫为主线、产业扶贫为主题”的精准帮扶思路,带着感情积极施展教育帮扶“组合拳”,构建了围绕干部、教师、学生为主体的系统持久教育帮扶体系,助力秦安县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并奔赴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 乡村振兴背景;农村经济;财务管理
DOI:10.12721/ccn.2023.159173
基金资助:

一、更新理念增强素质,打造乡村振兴过硬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资源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具有决定性因素。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有志”干部队伍至关重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对于贫困地区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加强理念提升和认识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充分发挥首都地域优势、智力优势、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培训和引领干部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水平。一是走出来学经验。选派秦安县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干部赴北京培训教育,联合北京大学、北京海淀区委党校、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等,还专门成立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举办各类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学习型人才队伍。通过培训传授了新知识、新理念,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解决了领导干部“思路贫困”“办法贫困”的困境,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劲头进一步增强。二是请进去传真经。学校多批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深入秦安,围绕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组织专题培训班、座谈会等,促进县里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方向,全面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化发展。三是扎根当地促振兴。为固化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做好秦安县乡村振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学校制定《2022-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科研规划项目》助力秦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在秦安建立“党建工作站”“教授工作站”“科技史教学实践基地”等,学校20多个二级单位与秦安县党政部门、贫困村、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发动院士、知名学者等到一线指导帮助,以党建引领、智力帮扶和科技援助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同时持续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副县长和村第一书记,扎根秦安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

二、夯实基础提高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教。教育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具有根本性、可持续的作用。秦安县在实施“改薄项目”后,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备,但是缺软件,缺好的教育管理和好的师资力量。学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需求,精准施策量身定做帮扶举措。一是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邀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着力针对秦安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围绕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促进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利用甘肃当地教育资源,携手兰州理工大学的附属中小学开展暑期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班,并通过“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形式培养带动广大教师。为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学校还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秦安县教师敬业奉献奖”评选和骨干教师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传帮带”,推动秦安县基础教育发展。二是直接参与辅助教育教学增添教育力量。积极搭建教育辅助平台,在秦安建立教师实践、研究生支教、教学实践、心理辅导等基地,每年选派骨干教师、优秀研究生赴秦安中小学支教,组织“大学教授进中学”开展科技、人文、政策等方面的授课、宣讲活动,让高中生了解学科现状和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找寻到专业兴趣,为高中生解惑。同时,依托学校开展的夏令营接收秦安中学生来京入营实践,还邀请小学生开展“手拉手·共度六一”游学北京活动等。三是携手引进教育资源助力教育教学创新。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携手腾讯推动“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率先引进“腾讯智慧校园”项目,覆盖62所中小学;携手北京少年创客教育科技研究院捐建“秦安县少年创客工作室”,对中小学科技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开展创意机器人编程培训班;依托教育学科开展乡村教师“走教模式”研究,助力秦安县陇城镇教育园区建设。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学校结对帮扶秦安县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已基本完善,全县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从源头“治愚”从小“扶志”,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奔向美好生活

治贫先治愚,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和知识,发展就会有希望。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掌握知识和技能、走上社会,是拔穷根的良方,实现的是彻底脱贫和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开启。学校多方筹措系统谋划,分阶段针对性实施从幼儿到大学毕业生的帮扶计划,与政府一起帮助贫困学生能上学、上好学。一是学校鼎力帮扶贫困学生家庭脱贫致富。学校制定“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帮扶计划实施消费扶贫,还号召全校师生购买贫困家庭农林产品。同时积极实施电商扶贫和贫困户果品营销大赛,将“我有一棵树,足以来扶贫——种中国好苹果,做勤劳致富人”大型贫困户果树网络认购活动推向新热潮,助力秦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实现“桃花经济别样红”,有力推动了秦安传统林果产业向新型订单农业发展。携手中铁十六局帮扶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照顾家庭、务农、打工三不误。二是开展“育苗行动”帮扶贫困家庭少年儿童。学校积极开展“帮扶济困、广泛参与,携手同行、共创和谐”主题宣传帮扶活动,开展“一块钱消除贫穷”“帮扶挑战”等线上、线下帮扶传递活动,发动全校师生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赠学习用品、冬衣等帮扶物资,携手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捐赠图书和文创产品。组织“关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实践团和少年儿童关怀实践团”,给予留守儿童物资帮扶和心理辅导,在支教的中小学成立“心理健康与潜能开发社团”,对入学的孩子持续进行心理关注。同时设立“励志奖学金”和“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对于家庭贫困学生,还发起了有组织的“一对一”资助行动,从小学开始“一对一”每人每年资助500元现金和学习生活用品,直至上大学,目前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00多名,有的已经上大学。三是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反哺”家乡。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秦安县本土人才“反哺”不足,人才短缺已经成为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西部地区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对秦安籍和西部贫困地区在校贫困大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和资助,做好做足奖助学金发放,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帮扶宣传和实践工作中来,感受社会关心和学校关爱。对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推荐,加强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乡土记忆,养成其乡土情怀、家国情怀与教育使命,引导学生以感恩之心回馈家庭和社会,鼓励到西部就业“反哺”家乡,在乡村振兴中大展宏图。

作者简介:吴豪伟,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曾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扶贫办主任和挂职甘肃省秦安县副县长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