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实际来看,在中职阶段开展的德育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比其他文化学科与地理课程可知,中职地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与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更加便利,其需要有机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真正做到在地理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主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中职生牢固掌握所学的难重点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职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中职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受到了多元文化与诸多观念的剧烈冲击与严重影响,这不仅极易导致学生思想出现混乱,还会致使学生个体的观念取向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与之相对而言,中职生心理发展水平以及道德素养皆亟待大幅提升,在理解诚信和民主等价值准则上还不够准确全面。因此,如果想要将学生培养成建设与发展现代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那么必须要有目的和计划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帮助学生塑造高尚品格,形成正确观念,拥有健全人格的坚定理想信念。
(二)地理学科承载育人功能
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地理学科不仅具备提升学生地理技能与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作用,还可以更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如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等。作为中职一线地理教师,必须要有机结合现代化有序开展教学,将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对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合理利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以此将地理学科承载与肩负的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进一步体现出来[1]。
二、中职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立足课堂教学阵地
一般来说,在对不同课型进行精准把握基础之上,中职地理教师应当对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教育内容进行合理正确解读。由于中职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相对繁琐复杂,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先将教学目标明确,然后注重培养学生价值观与态度情感,最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环境观与资源观。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关于人口流动与迁移知识时,教师应当以课程标准为根据开展教学,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我国实际国情,逐步引导学生对科教兴国以及促进人口综合素养不断提高等知识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理解。同时,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综合分析智力及劳务迁移具备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强调学生辩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课堂上,中职地理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就关于农民进城务工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可以让学生人文精神获得更好培养,形成良好三观。通过深入分析上述育人目标,可以发现平等、富强和文明等诸多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提倡的。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中职地理教师应当正确解读其涵盖的内容,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全面树立,推动学生综合发展[2]。
(二)合理结合教材内容
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等全部都是中职地理学科包含的内容。教师应当对课程教学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把握基础之上,综合分析教材目标,将适合渗透与融合到教学内容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点找出,选择恰当方式与时机进行渗透。从一方面来看,地理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紧密联系。广泛普及应用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必须要与“21世纪议程”相联系,将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内涵全面概括出来,切实明确应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必然选择。通过教材可知,开发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权益这部分知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中职地理教师在积极倡导人地关系时,应当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以此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念。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地理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则相对松散。以课堂讲解的地理环境深受工业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深远影响这节知识内容为例,中职地理教师需要展开深入分析,对教材背后涵盖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知识内容加以充分挖掘,如在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的时候应当重点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借助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领域上的作为来激励班级学生,教师只有找到渗透点,才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中职地理教师只有清楚教材中哪部分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有联系,才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与适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分析教材不同内容,地理教师也能够快速而又准确的找到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的契机,井然有序的展开知识迁移,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教育,更好培养学生高尚思想道德,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养[3]。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如果地理教师想要确保立德树人任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那么则需要其在开展的地理教学中合理渗透与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强调提升学生个体综合素养。通过立足课堂教学阵地与合理结合教材内容等策略,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还可以让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从而加快地理教学核心进程,进而实现预期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顾美.探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5):81-82.
[2]孙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地理课程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1):178-180.
[3]马世旺.高中地理教学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J].高考,2020,(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