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目前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因素多种多样,老年抑郁症通常是指60周岁以上的单相抑郁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现在于焦虑、情绪低落、思维缓慢等,是老年群体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抑郁症发生之后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且心理问题药物作用不大,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认知性心理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措施,旨在通过提升患者认知,充分了解疾病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纠正错误认知,对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有重要价值[1]。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随机抽取76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不同组别当中,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患者最低年龄60岁,最高年龄81岁,平均年龄(69.46±3.04)岁;病程时间为0.5~7年,平均病程(3.87±1.85)年。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患者年轻区间介于60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69.02±3.42)岁;病程时间为0.5~8年,平均病程(3.88±1.49)年。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方法,具体内容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多予以患者必要的关心与爱护,让患者充分感受到他人的关爱,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同时也可指导患者正确宣泄情绪方式抒发内心郁闷,也可获得良好的疏解效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内容为:(1)安全护理: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同时也要掌握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文化水平、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有助于据此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有自伤倾向,除了需要加强患者巡视管理之外,还要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护患之间良好沟通、交流能改善护患关系,在交流中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以及被理解也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良好的环境可提升患者舒适度;针对存在自杀倾向患者,需要加强患者的防范护理,可通过与患者家属交流,让家属疏解患者情绪,尽量不要刺激患者,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希望。(2)加强护患沟通:医护人员应该要有良好的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期间,应该要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对待患者,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理解与同情,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尽量满足患者的诉求。(3)认知重建:每天护理人员都要例行询问患者,了解患者一整天的感受,通过沟通了解到患者负面情绪发生情况,当意识到患者存在不良想法时,应该要多为患者灌输一些积极想法,开导患者,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消极思想对患者家庭带来的影响,纠正患者不当思想;同时需要重建患者认知,指导患者正确调节自身情绪,鼓励家属积极陪伴患者,通过举办相应的活动让患者参与,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4)健康宣教:在基础健康宣教前提下,通过一对一健康宣教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包括疾病带来的危害、疾病发生时产生的症状、疾病发生原因等,让患者在产生症状之后第一时间意识到属于抑郁症疾病,从而积极开展自我护理,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
1.3研究指标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HAMD评分)、疾病认知程度。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抑郁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疾病认知度属于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进行对比,护理前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对比(x̄±s)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
实验组患者对疾病非常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分别有19例、16例、3例,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为92.11%(35/38);参照组患者分别有11例、13例、14例,其认知水平为36.84%(24/38),实验组对疾病认知程度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X²=9.1685;P=0.0025)。
3讨论
抑郁症是老年群体当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这一疾病的主要表现在于反应迟钝、睡眠质量差、情绪低落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一疾病的发生不但会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为此需要加强患者的护理[2]。认知性心理护理目前比较常用于心理疾病、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促进患者走出心理障碍,从而改善疾病预后,相比于常规心理护理来说,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具有针对性与全面性特点,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予以患者更多的尊重与爱护,保护患者自信心,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依从性[3]。另外,在患者的认知性心理护理过程中,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还能提升患者机体抗病能力,由于患者普遍存在自伤等症状,为此还要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严密防护,为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让患者客观认识生活中各项事务,预防患者自伤[4]。从结果上看:比较抑郁评分,实验组比参照组低;比较认知程度,实验组比参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蕊. 认知重建技术在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包头医学,2021,45(01):58-60.
[2]林燕梅,黄丽英,黄塞珠.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措施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21):131-133.
[3]王珍兰,江定武. 园艺疗法联合运动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激越行为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101-103.
[4]毕伟红.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1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