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事件通常对社会和公众利益存在较大的影响,事件本身也具有突发性、过程持续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在当下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我国的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公众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对有关信息进行了解,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却没有良好的保障,虚假的信息会给社会舆论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需要充分重视新闻传播的正向舆论引导作用,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新闻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危害。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
(一)突发性
突发性是公共危机事件出现的最突出特点,通常在没有及时反应的情况下迅速扩散,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往往也难以预料[1]。在发生事件之前,公众一般不会了解有关的信息,对于事件何时发生、影响程度、持续时间等信息无法预先知晓。而针对决策者来讲,由于事件的发生非常突然,通常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容易产生较大的负面新闻。
(二)持续时间较长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一般都有较大的影响范围,对整个社会以及公众都会产生影响,部分事件的处理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事件的处理时间延长。
(三)处理时间紧急
基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危害性特点,在发生事件之后,相关的危机处理决策者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能够对事件发生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快速准确的判断事件的性质和危害,制定科学的措施尽可能降低事件的影响力。
二、新闻传播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的效用
(一)正向舆论引导
在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导向方面,新闻传播能够充分展现其正向引导作用[2]。针对事件出现的原因、发生的经过、处理的方式等进行真实全面的报道,让公众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公众通过其他非权威渠道获取虚假信息,引起大众的恐慌。出现了公共危机事件后,通过新闻传播,公众会将了解到的信息和周围人群进行交流讨论,在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环境下,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路径增多,但是信息的真实性无法有效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公众获取到错误信息进行传播,就会扩大社会负面影响的范围。因此,传统新闻媒体需要充分展现其权威性优势,在出现公共危机事件的第一时间将真实的信息传播给大众,进行正向舆论引导,尽可能的降低事件带来的负面危害。
(二)增强和大众的交流,降低事件的负面影响
出现公共危机事件后,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看法也存在差异,如果持消极态度的人群过多,就会对社会安定团结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新闻传播中,需要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强和大众之前的交流沟通,和大众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通道,全面收集大众的思想态度,然后制定出科学的方案,对大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出现公共危机事件后,大众可以将诉求以及对事件的看法通过合理的渠道进行反馈,新闻媒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应对方案,尽可能的消除大众的负面心理,通过正确的交流引导,降低事件的负面影响。
三、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措施
(一)传播时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
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但同时也使得大众周围充斥着各类虚假信息,对社会容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3]。在公共危机事件出现后,部分媒体为了博取关注,传播不实信息,而大众对信息难以辨别真假,因此,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媒体需要充分展现其权威性,对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经过以及处理方式等信息进行真实准确的传播,并且及时辟谣,消除谣言信息的负面影响。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需要具有大局观念,和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沟通,获取到权威的信息后进行快速准确的传播,让大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的信息。在新闻传播中,媒体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职业操守,对事件进行真实报道,确保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二)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真实信息进行报道,还要积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出现公共危机事件时,新闻媒体要依照事件自身的特点,对新闻传播的方式进行明确,传播时以正向内容为主。同时,媒体工作人员需要从事件大局出发,对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全面考虑,进行客观真实报道的基础上加以正向引导,向大众传播正向积极的态度。信息传播要坚持正面的宣传引导,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信息进行公开,让大众能够充分了解事件信息,避免因宣传报道不充分而引发社会危害问题。
(三)坚持新闻传播的人本理念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通常和大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在新闻媒体进行事件信息传播时,需要坚持人本理念,在新闻的传播引导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这一因素的良好体现,在社会中广泛传递爱和希望,让大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比如,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时,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需要对灾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报道,同时,重点反馈大众的具体生存现状以及国家应对灾害为大众做出的努力,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展现人文关怀,让大众对灾后的生活有信心。另外,对决策者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进度以及成果要及时准确的报道,让大众看到国家和政府的实际行动,这样可以通过新闻传播安抚群众的恐慌和紧张心理,防止出现二次危机事件。
(四)精准把握传播时机
在出现公共危机事件后,新闻传播的时机非常关键,大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通常第一印象发挥重要影响,所以,新闻媒体在进行事件的信息报道时,需要精准抓住新闻传播的时机,及时采取行动,确保新闻媒体能够取得舆论引导权[4]。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对新闻信息有很高的敏锐度,在出现公共危机事件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精准的掌控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等信息,客观的向大众进行报道,同时对舆论走向进行正确的引导,便于管控舆论方向。例如发生的新冠疫情公共危机事件,在事件发生初期,大众对其了解较少,网络中各类媒体对事件信息掌握不全的情况下进行报道,容易引起社会恐慌,而国家以及各省市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报道疫情的实时情况、政府部门做出的举措以及有关防疫的知识,及时的稳定了民心,为抗击疫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影响社会和谐和群众的正常生活,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新闻传播中保持客观、严谨的态度,对事件进行及时准确的报道,同时发挥舆论正向引导效用,降低事件的危害性。
参考文献:
[1]牛亚琪.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传播影响及其策略思考[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1):2-2.
[2]许婧.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及其策略思考[J]. 2021(2019-24):62-62.
[3]薛滨.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及其策略思考[J]. 记者观察:下, 2020(3):1-1.
[4]吴昱洁.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策略微探[J]. 记者观察, 2020, No.491(1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