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电子商务是随着科学技术、计算机以及网络迅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由于商务活动的内在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大量数据表明,最早的电子商务活动开始于上世纪世纪60年代。在接下来的50年,特别是近15年,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成为市场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信誉问题在商业活动中开始变得不再重要。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始在被肆意践踏,比如各类商业欺诈、虚假信息在网络中随处可见。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将探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商家的信誉、支付平台的安全性等,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如道德观念的倾斜,应加强道德教育等。
电子商务道德发展背景
关于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技术以电子方式实现整个商务活动。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用于实施和支持企业业务过程中的一切价值链增值活动,包括营销、销售、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这是一系列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动化业务流程。狭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那些主要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从事电子商务活动。[1] 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在政府、企业、学校甚至家庭中无处不在。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商务的交易模式,人们不再受到时间、地理、天气和其他因素,可以非常快速的方式来完成交易。电子商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未来的经济发展。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兴起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最早由IBM公司于1997年提出,在此之后,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末期,电子商务研究逐渐兴起,21世纪初,电子商务伦理研究开始广泛开展。
电子商务的道德问题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平台,所具有的特点非常明显:开放性和虚拟性。这些特点会在交易过程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2] 从电子商务的各种流通角度来看,关于电子商务道德问题的根源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企业、消费者、支付平台与物流,再加上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黑客攻击等问题,所以电子商务活动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商业道德
电子商务中商家和消费者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虚拟性,商家在电子平台上发布信息基本不会受到过于严格的限制。商家会以互联网为平台发布许多虚假信息,目的是为了博取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取得更高的点击率,寻求经济利益。根据调查问卷显示,27%的消费者有过购买商品与商家所发布的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这一现象不仅使消费者怀疑网上发布的信息,而且也损害了各国的经济。与传统商业模式不同,消费者并不能通过实地观察、直接触摸等更加直观的方式来感知商品,并且获取信息。而是只能通过商家在平台上提供的关于商品的文字描述以及图片等来了解要购买的商品。这就使得商家可以使用更多的方法来包装要出售的商品。比如,通过一些欺骗性的文字对商品进行描述,通过后期对商品的照片进行夸张的美化,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商品看起来更加美观,更具吸引力等等。但这些做法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在收到的商品时觉得十分失望,与描述大相径庭。根据问卷调查显示,36%的消费者认为自己购买的商品质量较差,使用时间短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3] 此外,许多商家利用该平台的信用评级系统欺骗消费者。例如,一些亚马逊,淘宝等网站上的商家会雇佣一些专业人士来购买和评价产品,以便让消费者更好地评估产品。
2. 消费者的道德问题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的整个过程中都属于弱势群体,但确实有一些消费者利用自己可以对商品进行评价的特权进行虚假评价。消费者利用评价特权威胁卖家或生产商等行为一直层出不穷。其次,一些消费者滥用了退货权,特别是当他们购买一些特殊商品,比如晚礼服等,事实上在已经使用过后仍然作为新产品退货,给一些商家造成了损失。
3.支付平台的道德问题
电子商务不可能像传统商业那样,交易时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电子商务的交易只能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交易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机构来做担保,成为交易双方信任的桥梁,使网上交易能够顺利进行。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一般情况下,在交易中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流程如下: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会将货款支付到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提供的账户;平台收到货款后会通知商户发货。消费者收到商品后,也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确认;之后,平台才会将钱转账至商户账户,交易至此完成。不得不承认第三方平台的出现确实很好地解决了买卖双方对基金的谨慎态度,但这一方式也存在道德问题。在消费者付款和商家收到款之间一般会有一个时间间隔。在这一期间里,消费者的大量货款会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中。第三方平台也许会将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也可能会被第三方平台企业恶意挪用。[4] 支付平台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起着连接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桥梁作用,其诞生就是为了降低交易风险,但是一些支付平台、企业做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使得双方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可靠性会产生一些怀疑。
4. 物流的道德问题
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就无法开展,如果物流配送效率很低,那么电子商务的优势就无法发挥。目前,电商使用的物流公司多为中国邮政快递或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有少数大型电商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购物过程中,商家将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交给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目前,物流配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送货不及时、服务质量差、货物损坏、掉包、丢失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流企业职业道德的缺失造成的。从事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服务对象是否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此外,电子商务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道德问题,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问题,使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
加强电子商务道德建设的对策
规范行为的两种主要方式是法律和道德。
1. 提高电子商务法律。
对于许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无序管理行为,普通的商家或消费者都无能为力,必须依靠政府或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规范,引导电子商务参与者正常的交易活动,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想要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的秩序,除了关注电商自身的发展之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加强网络监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 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对买卖双方都至关重要。许多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只关注利益,导致商业道德的缺失。各国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道德教育。例如,公司可以组织员工的道德培训等。
3. 完善电子商务技术。
电子商务造成巨大威胁的因素之一是技术落后于电子商务的现实。因此,技术社区,特别是软件开发组织,可以通过开发新技术和创新方法,为诚实的电子商务创造技术环境。用技术构建电子商务的信用平台虽然不是一种完美的形式,但至少是一种可行的途径。[5] 可以通过巩固和创新现有的安全技术,包括技术标准、硬件技术和黑客的使用,以此维护电子商务的安全。
结论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搭建起来的信息化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对普通消费者的交易模式、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甚至社会结构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不同国家的快速发展,许多道德问题也日渐暴露,这些道德问题存在于电子商务的每个环节。现阶段,电子商务在许多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相应伦理文化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电子商务中经常出现伦理道德问题。在这个关键时期,技术的进步等硬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还需要从伦理道德层面的正确引导,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表现为:在交易过程中要诚实守信,对于不同身份的个体要遵循自由平等的原则,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公平公正的氛围。在实施过程中,要树立群众的观点,充分尊重电子商务参与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电子商务主体的道德水平。最后,它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构建具有良好道德规范的电子商务环境是解决当前电子商务诸多问题的必然途径。只有这样,电子商务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阳,中国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道德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
[2]李岩、于洪鹏、李俭.“互联网+大数据” 时代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 (29)
[3]彭红、刘新燕、姜璇、王璐. 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专业 交叉融合探索与实践
[J].高等教育评论,2021 (1)
[4]刘旸、韩雨鑫、王辉坡. 激活电商企业环境道德规范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
[5]杜勇、孙帆.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经营风险的诱因与防范措施研究[J].前沿,2020(2)
作者简介:李美辰 出生年 1996 籍贯:甘肃天水 学历:研究生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