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指导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不断进行修订,目前正在应用的是2019年修订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规范与质量方面的要求,所以它不仅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和变化,势必会给小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核心应立足于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需求,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对新时期小学阶段素质教育最新的解读,也给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是十分普遍的问题,有些小学生甚至还出现排斥数学学习的情况,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展开困难,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数学是贯穿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会给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受教学目标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以来,由于教学的相关要求发生了变化,很多教师都出现了在课堂上不敢过多讲知识点的情况,而是一味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学,鼓励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学习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以至于对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由于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过度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双基的训练。
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且能够解释这一过程并合理应用数学模型,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经验为依托,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及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能够真正做到积极主动[1]。这也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似乎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很多教师进行教学导入的唯一方法。而对于一些不适合进行情境导入的知识内容进行情境教学,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重点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做出一定的创新,但此类工作不应盲目,需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突出创新重点。笔者通过阶段性探索及创新试行经验的分析,大致得出以下几项结论:
(一)教学中展现一定的生活性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基础,其教学执行本身难度不高,但当代小学生生活水平相对优异,身边智能设备众多,其早期接受的启蒙教育或已涉猎诸多贴近时代潮流的事物,学生本人的视野已相对开阔,或在小学阶段对此类基础的教学内容缺乏了解及探索兴致。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且内含计算应用的时代,对于计算十以内加减法等基础知识,部分学生会在学成后的练习阶段对整体教学活动“嗤之以鼻”。因此,应摒弃单纯用数字堆叠及应用陈旧文案的习题,强化课堂教学案例选用的生活性[2]。此类生活性不仅为实际应用场景的融入,更应融合考量现代小学生的兴趣趋向。
(二)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整体学科教学需秉承创新原则,新式教学工作更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创新解题能力,到创新参与能力,再到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整体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各项能力培养,都应强调一定的创新性。此类侧重于学生为主体的新式教学,教师更应在教案设计期间为学生的灵活参与留有对应空间,并且当下诸多新式教学活动都需学生参与,其行为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亦能引导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此类侧重的施行初期,学生灵活性的创新走向或在教师的考量之内,如施以长期执行,学生展现的创新发展走向或会超出老师的预想。
三、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执行策略
(一)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设置灵活教案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兴趣萌生度,是验证一堂数学课是否体现创新价值的要点。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体验,设置灵活发挥的课程教案。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课程开始询问学生自身印象最为深刻的正方形长方形图标为何物。部分学生回答为手机应用APP的图标,部分学生回答为多个国家的国旗。由此,教师可将手机图标APP及各国国旗关联剧情安排至教学当中。教师可将一名学生邀请至讲台,令其自由绘画一张图画,并给予其三角尺令其切割自身满意的部分将其做成正方形APP图标。而后,教师可仿照当下APP图标圆角的形式予以修改图标形状,但依旧保留原有正方形。此时,教师模仿甲方告知学生其设计图标边角的部分不能算作计算价钱的范围,且需要按照缺损部分作正方形大小扣除计价面积。学生又需要根据要求在原有正方形图画的四角再次作出四个小的正方形,并根据对应数值计算面积。长方形计算则可应用“升旗用”及“胸章用”的尺寸要求,让学生分别计算制作成品面积。这类由学生决定教学剧情起点的演绎教学方法必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适宜方法,做好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学习发展境况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并需做好全面考量,制定相对严谨的教学计划。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应凭借过往学生课堂表现及阶段性测验成绩初步判定其加减乘除计算学习发展状况,进而设置小组竞赛模式,合理调配分组,使学生充分展现个人学习优势,优先获得自信,再逐步挑战此阶段的学习难关[3]。即使部分小组的整体表现一般,教师也应添加难度适中的“奖励”题,调整其竞赛表现,并在后期加强其教学培养。
(三)适应有限条件,探索创新“小试”
学校固件更新需要资金支持,或一时难以改善。教师应在这有限的条件内探索小规模且相对可行的创新教学方法。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纸质长、正方体模型,并加以手工优化,使其通过绳子、手制支架呈现更为动态的展示。
四、结语
总之,新课标出台后,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要求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创新,需要数学教师真正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把握科学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能力也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静.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效果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1.
[2]聂焕玲.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西部素质教育,2020(8):246.
[3]李海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与途径[J].才智,2020(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