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地理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来实现地理教育视角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1]。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的观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构成,地理实践力就是利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与演示,地理观察与测量,地理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生活中的定位与旅行等方面实践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表现。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爆发到2023初疫情防控取得胜利期间,几乎所有学校纷纷组织师生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地理作为基础性学科,在疫情期间也进行着线上教学。继疫情之后,虽然回到了疫情前的教学模式,但是整个过程中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却带来很多问题。一是在线上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网络教学较于枯燥,使学生对于内容的学习主动性降低,在恢复线下教学之后仍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大多数学校缺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场所、工具等,培养地理实践力重视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再加上之前疫情的影响,教师以及学生很少借助这些资源开展教学,学生的实践也得不到实际操作,导致地理实践力得不到很好地培养。
面对这一情况,本研究旨在对高中地理实践力进行测评,以梳理后疫情时代高中生在地理实践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策略,以促进后疫情时代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水平测评工具的构建与检验
(一)测评指标的确定
本研究遵守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前沿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确定了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做出明确规定:地理实践力是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在各个方面,个体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都能够得到体现,所以本研究将这两个方面作为测评体系的一级指标。同时,本研究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翟绪芹、卢晓旭、陈贵根等建立的地理实践力的维度结构[2],将技术、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运用工具、社会调查、地理观察和测量和地理野外考察这五个方面划分为七个维度,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动手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现象观测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地理课外考察能力以及社会调查能力,以评估个体在地理实践中的表现,并将这七个指标设定为为测评体系的二级指标。
经过指标确定后,计算出各指标项的权重,具体见表2-1。
表 2-1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二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二)测评量表的构建
结合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测量指标的确定,根据老师的建议,最终确定了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量表。此量表是在问卷统计分析之后,将所得的数据填入量表之中。本研究采用具体数值作为评价标准,达到一定分数即可编为某一等级之中,本研究采用的是百分制等级分层。最终确定的量表如表2-2所示。
表 2-2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量表
注: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及以上为良好,70分及以上为中等,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三)问卷设计
笔者对测试卷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根据研究内容明确了问卷调查的目标和对象,提出了相应的问卷问题。本调查旨在探究当前地理实验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地理实践力的重视程度、教师是否运用地理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力并提供教学参考等问题。学生问卷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信息的收集,包括学校、年级、性别等分类性问题以及对问卷对象地理实践力的基本情况问题;第二部分为知识考查部分,主要分为五个维度:运用工具和技术、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2],这五个维度又分为七个部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动手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现象观测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地理课外考察能力以及社会调查能力),每个部分满分50分。
(四)信效度检验
为了后续的研究的顺利进行,信效度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确保数据的可信性,本研究也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且检验结果都较好。
1. 信度分析
Cronbach α信度系数是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其公式为:
在量表中,K代表了题项的总数,而Si^2则代表了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而ST^2则代表了所有题项总得分的方差。在计算出各项分数之后,再根据各分项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其相关程度,并将此结果代入到α系数计算公式中进行检验和修正。α系数所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系数,这一点可以从公式中得到明确的体现。因此,采用α系数来评价量表的效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该方法可用于对态度和意见式问卷(量表)进行信度分析。信度系数最好是0.8以上、0.7~0.8为佳。0.6-0.7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接受。
表 2-3 Cronbach信度检验
从上表2-3可知:Cronbach信度系数值为0.799,大于0.7,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较好,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2.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即问卷的有效性分析,通常用KMO和Bartlett 的检验进行[3]。常用的KMO度量标准:若此数值超过0.8,则表明其在信息提取方面具有极佳的适用性(从一个角度来看,其效度表现出色);若此数值处于0.7至0.8之间,则表明其在信息提取方面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从一个角度来看,其效度较佳);若此数值处于0.6至0.7,之间,则表明可以进行信息提取,从一个角度来看,其效度属于一般水平;若此数值低于0.6,,则表明信息提取的难度较大,因为其侧面反应的效度较低。本文最后给出了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KMO统计量是取值在0和1之间。
表 2-4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使用KMO 和 Bartlett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从上表2-4可以看出:KMO值为0.795,KMO值大于0.7,反应出效度较好。
三、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水平测评结果
(一)测评情况
测评问卷的发放对象为安徽省铜陵市铜陵第一中学的高一和高二年级中发放问卷。发放问卷的对象都是高考选择地理学科的同学,问卷的填写方式为当堂填写,故问卷内容的真实性比较高。本研究共发放246份问卷,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70.33%,样本具体情况如表3-1所示。
表 3-1 调查对象分布
如表3-2所示,将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的测评结果统计后,根据先前设定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测评量表,得出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最终测评得分为61.58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水平刚到达及格的标准,可见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仍需要重视。
表 3-2 高中地理实践力测评结果(分)
注: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及以上为良好,70分及以上为中等,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另外,本研究在探究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群体差异上,从年级和性别两个角度进行比较,通过对地理实践行行动能力总分的因变量进行分析,我们将年级和性别作为因子,对数据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测评结果
1.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意志品质的测评结果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意志品质分为科学意识和学习兴趣两个部分,分别位于问卷第一部分的第4、5两题。每题的总分由各选项所值分数乘以选择该选项的百分比相加而得。由问卷的统计情况可得,科学意识和学习兴趣分别得分58.04分、90.15分,具体统计情况如表3-3所示。
表 3-3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意志品质的测评结果
从统计结果上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趣都比较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比较缺乏地理科学态度。另外,在问卷第6题的统计中,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参加地理野外考察或旅游活动,可见学生们喜欢走出课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地理实践活动。
2.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行动能力的测评结果
本研究行动能力将地理实践力分为7各部分,各部分分别位于问卷第二部分的1-7题,每题满分50分,根据问卷统计的结果并将其装换成百分制得出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行动能力得分为52.51分。具体得分情况见表3-4所示。
表3-4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行动能力的测评结果
由测评结果可知,高中生地理实践行动能力较差,有待提到。另外,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水平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课外考察能力>地理读图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地理现象观测能力>地理动手能力。
3. 基于不同性别的测评结果
从表3-5我们可以看出,男生的地理实践力要稍高于女生。我们从教育心理学可以得知,在男女差异中,女性的兴趣多指向于人,一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敏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或思维的艺术性;男性的兴趣多指向于物。即所谓的“物体定向”,更倾向于抽象思维或思维的抽象性。地理实践力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要求较高[4]。
表 3-5 不同性别地理实践力水平分布
4. 基于不同年级的测评结果
两个年级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行动能力测评总分结果显示(表3-6),很差及较差的占比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较好和和很好的占比增加了,总体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几乎没有地理实践力的学生占比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表 3-6 不同年级地理实践力行动能力得分
四、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建议
(一)学生应自主提高地理实践力
提升地理实践力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多种资源和工具,通过小组合作和专业指导,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学生首先需要明确地理学习的目标,理解实践力提升的重要性。通过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掌握特定的地理概念、地图绘制技巧或环境分析方法,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操作。学校和社区往往会组织各类地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地质考察、环境保护项目等。学生应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外,也可以多使用地理工具或者自己动手做一些简便的地理工具,也可以参加地理模型制作比赛和地图绘制比赛,在能熟练对工具使用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力水平。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是提升实践力的关键。
(二)教师应提升地理实践专业素质
作为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关键人物,地理教师在推进教育改革、贯彻新课标的第一线战场上扮演着引领性的角色。在本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有些地理教师反映,由于缺乏深入的地理核心素养解读和自身理论的不足,导致对地理实践力的认知存在缺陷。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浏览或阅读相关文献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教师可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参加校外考察学习、参与教研活动,深入挖掘地理实践资源,从而为展开地理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分享教育资源,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式。
(三)学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通过设计多样化活动、确保组织实施、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来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活动。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从制作地形模型开始,而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参与更为复杂的环境保护项目。同时学校必须确保地理实践活动的有序组织和安全实施。这包括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准备必要的物资设备、安排合适的指导教师以及考虑安全措施。学校还应与家长沟通,确保他们了解活动的目的和安排。现代科技手段如GPS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可以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支持。学校应积极探索将这些技术融入活动中,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趣味性。为了提高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效率,须加强学校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五、结语
在高考改革和新课改的大潮流背景下,地理实践力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已经渗透到许多部门。尽管如此,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依旧不够完善,关于地理实践力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希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完善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使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翟绪芹, 卢晓旭, 陈贵根等. 地理实践力的维度解构和模型检验[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 455(23):16-19.
[3] 张虎, 田茂峰. 信度分析在调查问卷设计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 2007, 249(21): 25-27.
[4] 刘琳琳. 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性别差异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