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路径研究
黄春连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春连,. 项目式学习在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路径研究[J]. 地理研究进展,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54.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对此,本文针对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及项目式学习在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世界地理教学;创新路径
DOI:10.12721/ccn.2024.157054
基金资助: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对地理学科的求知欲。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置于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深入挖掘地理知识,并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深化理解,拓宽视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不断拓展和延伸,构建更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一、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影响

(一)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现实世界的挑战相结合。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围绕一个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探究。这种实际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需要主动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试错、调整,这种过程能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

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在地理知识的框架内进行深入探究,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在项目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的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也需要借助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的知识来分析地理问题。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而项目式学习正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式学习在世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精心选择项目主题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确保学习内容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保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并享受学习过程。项目主题必须紧密结合课程标准,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仔细研究课程大纲,了解教学目标和关键知识点,从而设计出既符合教育要求又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项目。项目主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更容易产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因此在选择项目主题时,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确保项目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确定项目主题,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项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同时还需要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合理规划项目实施过程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实际情况,这是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基础。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项目任务。教师应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的任务,项目实施计划应该清晰列出项目的起止时间、主要任务、阶段性成果等关键信息。在每个阶段,教师应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标准。教师还应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学生遇到困难、资源不足、时间紧张等。因此在制定计划时,教师应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其核心原则之一。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实践者。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规划学习路径,积极参与项目实践,通过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世界的气候”这一课为例,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如了解世界气候的基本类型、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如探究某个特定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来收集和处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他们还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他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解答疑惑、提供资源等。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强化跨学科整合

项目式学习确实非常注重跨学科整合,它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的界限,将知识联结起来,以更全面、更综合的视角来理解世界。为了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教师应首先树立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意识。他们需要认识到,地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跨学科的知识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鼓励他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跨学科资源支持,如相关书籍、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学科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从前的传统学习方式而言,是一种新型的改革,是与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质教育的宗旨相匹配的,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是提高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素养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教师也应该对项目式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了解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颖.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18):87-89.

[2]陈龙生.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23,(03):57-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