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传统的教育中,很多教师都觉得学生只要学好语数外就够了,没有必要学习其他的,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年来,中国教育的深刻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体育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小学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还要把体育锻炼转化为日常教学过程,整合某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以便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身心素质。
一.提问:为什么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提升?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使得体育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为了充分适应现代核心素养教育理论,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小学学校的重视。在教学中,体育教师按照体育教学标准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小学体育教育标准明确表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将身体素质训练与体育教学充分结合,不仅能达到体育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拥有强壮的体魄。
人体器官与功能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体育运动和训练中,不同的器官系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对提高人体各方面的素质都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案,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也是小学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学生的体能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逐渐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强身健体,促进省心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有效开展小学体育身体素质教学的措施
2.1小学要重视体育课开展和教学设施的完善
一方面,学校领导需要意识到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严格按照小学教育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学课表,安排每周至少两节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考试前,不要因为天气问题或文化课紧张而忽视了体育课的开展。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让小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
另一方面,我国教育部门必须加大对体育科目的经费支持,确保每所小学都有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 我国古代就有“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和“未雨绸缪”的说法,和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完善的教学设施是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同时,面对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材,也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师要在教学前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之前要做好体育课的准备,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其次,要特别关注体育课学生的参与情况,为之后的课程准备奠定基础,如果我们发现有一节课学生参与度不高,那么就需要在下一节课的教学准备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趋向来准备课堂内容。
2.3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下意识地认为体育课就是玩,所以采用“放养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没有意义。因此,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将游戏元素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构建游戏化教学课堂,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进步。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造成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差。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对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任务和培养体育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田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田径项目来设计体育游戏,比如双人接力折返跑、两人三足游戏等,通过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到体育教育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训练中,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4营造体育教学良好的情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教学实效,可以在体育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直观、写实、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具体场景,激发学生对运动训练的渴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创造体育情境时,必须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创造适宜、轻松和愉悦的情境;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多媒体的直观、动态、可视化等特点使体育锻炼更加立体、多维,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运动的认识。在体育教育中,一些体育项目要依靠信息技术展示,但是学生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多媒体应用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多媒体技术让运动直观、动态地呈现动作要领,通过多媒体技术分解动作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掌握相关训练技能,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多媒体体育教学。
2.5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活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素质,开展了坐位体前屈、三级跳、跳远和鸭子步等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再如,为锻炼女孩子的形体和身体素质,开展了健美操、啦啦操、体操等训练,为锻炼男孩子的体力和球类技能,开展了篮球、足球和排球的教学……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喜好和身体素质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在训练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意识,以此促进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结语
在新时期的时代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是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将身体素质训练当成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化教学、教学情境构建、身体素质训练活动的开展等途径来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训练的思想意识,最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荥,徐焰,朱琳,等.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多元协同策略研究[J].体育学刊,2020,28(4):106-111.
[2]邓明.学校体育教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拳击与格斗,2019(8):32,34.
[3]李汝锋.论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身体素质[J].文渊(中学版),2019(7):465.
[4]马旭勇."课课练"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J].体育教学,2020,40(9):53-54.DOI:10.3969/j.issn.1005-2410.2020.0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