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研究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还深刻反思了学科的本质和学生的成长需求。这一创新研究为地理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地理教师需紧跟教育政策的新动向,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新思路,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领高中地理教学迈向一个更具创新活力的新时代。
一、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意义
第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扮演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角色。传统地理教学侧重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创新教学则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通过融入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及地球空间的好奇心和深层探索,进而助其深入理解地理概念的核心意义。此外,创新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与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日后面对未知挑战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石。
第二,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例如地理与环境科学、地理与社会学的交叉探讨,引导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备了优秀的综合素养,成为未来社会的优秀参与者和建设者。
第三,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案例、实地考察和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的地理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融入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情。培养学科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还将推动学生在地理领域的深造与研究。
二、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一)创新课堂导入模式
课堂导入模式注重新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教师可利用实际案例引入新课,展现地理与生活联系;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数据与空间变化,增强空间认知。同时,采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互动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升学习动力。这有助于构建学生主体环境,促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相关影像资料,使学生从宇宙的角度直观、具体地观察地球的状况。此种方法不仅能够呈现地球与太阳、太阳系及银河系等天体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宇宙观念。此外,教师可播放与宇宙和地球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类生活的可能性,如乘坐宇宙飞船在宇宙中旅行,探索不同的星球。此种教学方法利用了高中生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深入地进行知识探索,进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创建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在地理问题情境中探索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是培养人地协调观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例如城市规划、自然灾害管理等,学生需要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并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以“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教学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本地居民、搜集数据等方式,在问题情境中了解城市化对本地水资源、空气质量、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数据,学生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预测实施这些方案可能产生的效果。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还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人地协调的深刻认识。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平台,更好地塑造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学习体验。
(三)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活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对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效。
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交互性的讨论,让学生以个体经验为出发点,深化对人口迁移动态的认识与分析。在交互讨论中,教师应以“人口迁移的规律和产生的结果,以及与其有关的因素有哪些”等为核心。当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交流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因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看法,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从而指导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方向进行正确把握。比如,对于“人口迁移与什么因素相关”的问题,学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探讨的方式,了解到与人口迁移有关的各种因素,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拥有全面而具体的认知。
(四)有效选择和合理利用教学媒体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遭遇难以直接展示给学生观察的地理现象这一难题。因此,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教学媒介,筛选合适的视听资料,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地理实体及其演变过程。这种方法不仅弥补了实地考察的限制,还深化了学生对地理概念与现象的理解。此外,通过动态演示,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复杂的地理演化细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出与其课程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浓厚的地理环境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快乐。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板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气旋和反气旋”一课时,教师可采取传统黑板板书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综合教学法,通过板书明确阐述地球自转及公转这两大天文地理学原理,确立学生对地球物理运动基础知识的理解;随后辅以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如气旋中的辐合上升气流与反气旋中的辐散下沉气流等。通过此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实时观测并分析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气压系统中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以及其各自引发的天气现象,如气旋通常与阴雨天气相伴,而反气旋则常带来晴朗干燥的气候条件。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整合学科知识,以寻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深度理解的途径,从而构建出具有创新特色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继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优化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3(32):191-193.
[2]迟晓瑞.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10):113-117.
[3]金子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教材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