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吴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华,. 刍议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J]. 中国体育科学,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8015.
摘要: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体育启蒙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体育潜能挖掘,以确保有潜能的学生可以在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由此实现对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为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角度,分析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8015
基金资助: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体育教师要针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通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帮助教师不断强化体育课整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养成良好的素养,从而明确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的学习互动性,让学生在体育竞争中培养良好的身体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开展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就是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训练,通过体育运动使学生热爱运动,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的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体育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就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来增加体育的趣味性,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才能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一些学校里,学校以及学生家长还是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体育课程得不到师生的重视。有的学校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学校没有设置完整、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导致体育教学内容比较随意,教学计划没有科学性。还有些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也意识不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后就开始游戏或者自由活动,这不但不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三、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1.做好课前导入设计

课前导入作为整个课堂的引领阶段,教师采取的方式通常是“热身操”。不可否认,热身操是调动学生的身体状态,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的重要方法,但过于单一、死板的热身操模式,会消耗学生的热情,导致他们在做热身操时不够专注,影响热身操的效果。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好导入环节中加大热身操所占比重及表现形式的创新,融入一些符合学生认知兴趣的元素,由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为课前热身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支持。例如,我在了解学生喜欢音乐、舞蹈的基础上,就给热身操配上了节奏明快、韵律感强的音乐,同时我还对一些热身操的动作进行改良,让学生实现从体操向舞蹈的转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对热身操感兴趣,课前热身的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接下来的体育教学提供了重要助力。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验游戏,这些游戏有的包含对学生已学体育技能的考查,有的设计即将学习的新体育知识,同时也涵盖了学生反应力、敏捷性等方面的锻炼,这让课前导入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我在课前最常设计的游戏就是“合理组队”。在该游戏中,女生的价值是“1 元”,男生的价值是“5角”,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围成一个大圈进行顺时针慢跑,之后我会随机说出一个面值口令,如“1.5 元”“3元”等,学生听到口令后,要迅速与身边同学进行组队,5 秒之后停止组队,队伍面值与口令相符的学生进入下一轮,其他学生被淘汰。在这种游戏模式下,学生可以获得身心方面的有效启发,同时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做好铺垫。

2.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

首先,教师要从兴趣激发入手。小学体育课的实践性很强,但很多教师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在体育活动方面束手束脚。很多技术性以及高难度的动作,学生学起来也十分困难,教师就将一些训练内容取消了,导致小学体育课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师要积极开发新的措施,对小学体育课进行补充。比如教师借助多媒体,在小学体育课篮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运球”技巧,从网上下载相关动作的视频,在体育课上借助平板,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正规操作是如何进行的,小学体育课的形式也更加丰富。教师要借助新技术以及新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小学体育课的趣味性。另外,教师可借助一些趣味性的训练方式,如趣味性障碍跑,学生在参与训练的同时,也是参与游戏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学体育课中就会十分主动,学生的体质得到了锻炼,身心也得到了放松。

3.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课教学中,在以往认知结构中认为体育课教学必须在操场上完成,或在专门的运动场所完成。但是,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显然存在错误认知,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实地展开演练,然而,体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由一定的教材作为载体,但大部分教师忽视体育教材的存在,觉得体育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其理论知识不具备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并非如此,理论可谓是实践的指导者,唯有让学生熟记理论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运动。

例如,教学“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知识点时,对于运动技巧而言,教师往往会运用专业性较强的术语进行讲解,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他们十分了解这些专业术语,而学生听起来却十分迷茫,总是难以及时领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需要教师运用简单的话语详细讲解。由此看出,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基础并不扎实。如果在体育教学前期教师就详细讲解和介绍体育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则会大大提高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的效率,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和吸收,甚至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节省教师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因此,教师不要觉得体育理论知识可有可无,不要觉得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一定要在操场上完成。

4.为学生创新教学模式,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流程一般都是让学生到室外站队,做基础的热身运动,最后开始体育项目的训练,这种教学方法使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倦。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出新颖的教学内容,使体育课程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例如,在长跑的过程中,需要锻炼学生的耐力,在学生长跑的过程中,可以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锻炼学生的耐力,当学生顺利跨越后,就后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在学生长跑的跑道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跑道,来吸引学生,进而提高运动的兴趣,吸引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结论:综上所述,想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好对体育教育本质的掌握。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而言,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必须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体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风雷.彰显趣味,铸就小学体育课堂的精彩[J].文理导航(上旬),2019(05):88+90.

[2]陆倍倍.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2019(12):78-79.

[3]白孝刚.新时期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9(04):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